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 | 科大讯飞聂小林:不仅AI在赋能教育,教育也在反向赋能AI
发布时间2025.08.18
8月18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GSE2025)在北京开幕。本次大会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几十个国家的教育主管领导和学者出席会议,共同分享和探讨智慧教育政策、技术、理论与实践,深化全球教育数字变革,共绘智慧教育理想蓝图。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出席了大会开幕式暨全体会议并作主旨报告。他强调,“不仅AI在赋能教育,教育也在反向赋能AI,提升AI在教育领域的能力。”
以下为聂小林主要分享内容。
双向赋能 共生共进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的探索实践
作为中国一家人工智能及教育科技企业,非常荣幸在此分享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融合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与大家共同展望双向赋能、共生共进的教育新纪元。
自2022年底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取得飞速进步。在两个月前落幕的2025年中国高考中,AI大模型展现出惊人进步,以语文和数学科目为例:语文作文满分60分,优秀教师盲测结果,大模型得分普遍达50分左右;数学满分150分,主流模型均突破120分,其中DeepSeek和科大讯飞超过140分。而回溯2023年高考,当时的数学正确率不足50%,语文作文还存在有语言无情感的争议。
这一“飞跃”的背后,是“强化学习+慢思考技术”的突破,它大幅抬高了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天花板。
大模型技术的迭代,也催生出泛教育场景的新应用。今年,在日本举办的大阪世博会与中国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大模型结合虚拟人技术以创新问答形态亮相,凭借多模态、多语种、跨时空的交互特点引发广泛关注。
AI正在大规模赋能教育教学
AI极大提高了学情自动化采集及类教师反馈能力。在日常作业批改场景,基于新技术的智能批阅机,10分钟就完成一个班级的作业全自动批阅和原卷反馈留痕打印,不仅给出对错判断,更有分步骤的分析和反馈。
数学解答题按步骤判分,并给出错因分析,指导个性化学习;英语作文,逐句逐词反馈,并提供提升建议。由此,评价从结果导向转为“诊断-反馈-提升”的闭环。
目前,这类已在中国4.2万余所学校应用,覆盖超7000万学生,每月提供各类学情报告超过1000万份,辅助精准教学。
AI工具支撑下的课堂教学也呈现出新样态。AI黑板通过3D剖分技术自动识别老师手绘图形,支持旋转、切割、截面提取及动态展示,将文字抽象转化为视觉具象。AI数形结合功能可将代数逻辑转化为几何视觉,实现“由数想形、以形解数”,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大模型结合虚拟人实现的情景互动智能体正在成为课堂上的“第三主体”。全学科教材原生虚拟人让课本人物从文字剪影变为能对话、答疑、引导思辨的智能伙伴,在情境还原中串联跨学科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体育方面,讯飞联合北京体育大学等多所体育高等院校,融合AI与体育教育专业知识,构建了青少年运动技能“采集-诊断–指导”一体化方案。通过视频与传感器采集多维数据,运用3D姿态估计、动作识别、人体工学分析等技术,实现精准测量、判罚与诊断,并生成个性化训练方案。
这一模式让体育教学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目前已在2000余所学校落地,学生运动兴趣提升43%,体测优秀率提升12.5%。
通过10亿+心理专业数据训练,构建青少年心理大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打造AI心理伙伴。它以卡通形象结合情感识别、共情表达、寻因式提问,寓伴随式筛查与轻度干预辅导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心理支持,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科大讯飞基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践,探索出了“过程性学情采集-智能评价-学习路径规划-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 的规模化因材施教技术支持路线。
基于这一路线,自2019年起,讯飞已在全国90多个地区,与教育管理者、一线师生共同开展因材施教综合实践,惠及千万师生。
从AI赋能教育到教育赋能AI
当然,不仅AI在赋能教育,教育也在反向赋能AI,提升AI在教育领域的能力。
2024年,科大讯飞联合中国教科院,以高中数学为示范,开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中小学智能教师示范应用研究,提出“知识与智能双轮驱动、人师与机师双向赋能”的技术路线:将专家教学理论与经验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标准,汇聚一线优秀教研员和教师教学数据,参与教育大模型的训练和微调,研发基于思维链-问题链的数学智能教师助手。
数学教师人机共创基于“问题解决”的问题链教学设计,支持智能创编教学课件与多模态教学素材。目前已有20万余教师开展基于问题链的教学实践,突破了问题教学法的规模化困境。
当前,中国小学科学教育面临专业教师短缺的普遍问题。据31个省份的大规模调研,科学教育任课教师中理工科背景占比仅27.5%,兼任教师超七成,乡村与发达地区师资在专业素养、数量分布上差距显著。如何让这些教师能够像优秀教师一样教学?
为此,在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讯飞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导师关键技术研究,推动两项创新:一是构建教育行业首个“知识-能力-行为”贯通的三维立体动态自演化知识图谱,实现科学知识、能力目标和教与学行为三层互通;二是研发教学思维链驱动的科学教育大模型,通过学习5万+课时的特级教师教学数据,萃取教学思路,将“为什么这样教”的隐性经验转化为可视化思维路径。
这些成果已应用于专家磨课与学生自主探究场景:辅助一线教师高效优化教学设计,同时通过第一视角呈现专家思维路径,引导教师像教育专家一样教学;启发学生探究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让学生学会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教育大模型建设与应用实践策略
AI在教育应用具有广阔的空间,同时存在局限与潜在风险。2023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等全球机构陆续发布生成式AI教育应用指南,其中隐私泄露、AI幻觉、算法偏见、适切性差、机器依赖、价值对齐等问题成为共识。
今年,中国教育部会发布《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强调安全使用与价值观引导,要求构建覆盖数据安全、伦理审查、内容监管和风险防控的全链条保障机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认知水平,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边界。
作为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积极参与相关的国家重大社科课题,研究针对生成式AI在教育主体中的主要伦理风险,形成从规则、技术、应用和以人为本视角的风险应对策略。
未来已来,面对AI在内容安全、知识准确性、价值观、教育场景适切性方面的挑战,我们认为,首先应以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为底座,持续迭代提升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教育专属大模型的规范,指导模型发展;通过配套工具应用、指南的开发,避免技术滥用;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循证、迭代。让AI更好地为教育所用。
教育大模型建设与应用建议
来自全球教育界的同仁们,面对AI在教育领域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建议:
一是共建安全可控的主权大模型,保障各国教育数据主权与技术自主权。
二是共研教育垂直大模型,提升教育适切性,助力文化价值传承。
三是共享应用探索与实践经验,推动跨国教育大模型应用生态互通。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科大讯飞愿与全球同仁携手,共同绘制AI时代教育新图景,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惠及每一个学习者,共创人机协同、共生共进的教育新生态!
*文中部分数据源于实际应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