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圆满举办
发布时间2023.08.02
7月16日至23日,“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在浙江省诸暨市举行。本次活动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诸暨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余名中小学生及众多信息素养领域专家、教师共聚诸暨,线上超过550万人次关注本次活动。
“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以下简称“学生活动”)原名“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面向中小学生的一项有传统、有规模、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活动。活动围绕“实践、探索、创新”主题,坚持把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贯彻落实到活动内容中,通过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动手实践、互助分享,在学习交流和实践创新中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培养社会责任,提高综合素质。
智能博物,以“新”技术关注“真”问题
本次“学生活动”共分为数字创作、计算思维、科创实践三大类开展,“智能博物”项目属于科创实践类,学生通过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及深入思考,围绕“AI机器识别”主题,熟练应用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一款具备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能理解会思考的智能系统,创作方向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丰富性和创新性。
智能博物项目分为小学、初中、高中组,项目内容分为任务挑战和创意拓展两项。任务挑战项目要求学生运用视觉识别技术,制作并使用机器人完成识别任务卡片内容;创意拓展项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并实现一项创意拓展功能,并在陈述说明环节中进行展示。
智能博物项目活动首日上午,在专家组组长宣读完题目、规则和程序后,学生们便进入到紧张的编程和搭建过程中,经过刻苦的日常训练和区域级活动的锻炼,他们都显得从容不迫、跃跃欲试,展现出科技少年的自信与朝气。
下午的创意拓展主要锻炼学生自由编程和创意搭建的能力,考查学生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场景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本次创意拓展任务的作品主题是智慧社区,旨在利用人工智能知识来提高社区的管理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主题既符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时代趋势又紧密贴近现实生活,可以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人工智能编程和实践能力,切实体会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经过一天的搭建调试工作,学生们充分运用想象力,结合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合作探究、模拟验证等手段,为他们眼中的智慧社区设计出了一个个有创意、有价值的作品,覆盖了智能社区中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物联等各个生活应用场景。
活动的最后,学生与专家们就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说明,畅谈作品的创意想法、技术路径、应用前景,面对这些创意新颖、内涵丰富、制作精良的作品,专家在给出鼓励与建议同时,对学生在智能博物项目中所展现的优秀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意思维、问题意识给予了高度评价。
丰富活动,展现科技创新时代魅力
作为本次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技术支持单位之一,科大讯飞在前沿体验区设置了展台,展示了科大讯飞集“AI课程为核心,AI教具为基础,AI服务为保障”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信息素养领域专家、教师了解询问,小飞机器人、未来派系列产品、自动驾驶小车等智慧成果也吸引了众多老师、家长、学生观看体验。
除了线下展示,活动期间举行的“科技之夜”也同样备受瞩目。 科大讯飞课后服务总经理李晓枫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大模型技术,作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及大模型技术介绍》的专题分享。
李晓枫表示,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要拥抱新技术和新应用,同时也要超越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解决问题能力。本次分享的观点也与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的初衷与理念相一致,旨在扩宽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将实践、探索、创新相结合,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
未来已来,科技赋能助力素质人才培养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主任李萍在总结大会上提到,本次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之广泛彰显了我国信息科技教育水平的进步,以及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整体提升。李萍希望,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能够成为提升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信息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阵地和抓手,更好支撑引领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满足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
今年2月16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共同探索师生信息素养提升与实践新方向。
作为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技术支持单位,未来,科大讯飞将结合自身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和人工智能教育经验,持续推动学生对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提升数字素养,锻炼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文| 余学海
责编|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