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擦亮教育的人工智能“底色”与“成色”
发布时间2023.03.01
ChatGPT、AI新革命……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奔涌而来,如何顺应趋势、直面挑战,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乘风破浪?萧山教育正在努力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的区域特色名片。
近日,萧山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暨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启动仪式在萧山信息港小学举办。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杭州市教育发展服务中心,以及来自浙江全省16个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的相关负责人都参加了活动。
步履不停,人工智能教育的“萧山经验”正沉淀
2020年,萧山区开启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建设;2022年,萧山区已先后完成30所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建设和常态化开课教学应用,并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校际研究工作室和区域研究工作室。
2022年9月,萧山区入选第一批全国27个“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含试点校),是杭州市唯一入选区域;同时,萧山区信息港小学等6所学校获批成为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同期,萧山区又获评为浙江省第二批“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
“萧山区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开展的示范引领作用。”黄旭光代表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对萧山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的启动建设表示热烈的祝贺。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胡小杰表示,“人工智能的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这是适应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教育要有研究、有规划,能落实、能保障,最终见成效,萧山区已经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试点项目,为全省其他地区树立了样板,希望继续打造好萧山人工智能教育的新品牌。
萧山区教育局局长章建平表示,近年来萧山区已经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积极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生态优化,进一步擦亮了萧山教育的人工智能“底色”与“成色”。接下来萧山区将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顺应趋势,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并注重规范,发展有温度的教育。
会上,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董柯锋介绍了萧山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目前,萧山区已经拟定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重点工作清单,将以三年为周期,区校一体化推进,从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建设、人工智能师资培训以及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实现区域内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化,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全方位共建,人工智能教育的“萧山模式”现雏形
本次活动上,萧山区教育局为区内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和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进行了授牌,并组建了区域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团体,其中既包括萧山本区内的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也邀请了省市教育部门的人工智能项目负责人和相关教研员入驻其中。
活动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授牌
“完善教育体系,丰富课程资源;强化师资建设,促进专业成长;深化教研融合,助力素养提升;发挥引领作用,提升应用成效。”萧山区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对接下来的重点工作方向如是强调。
活动上,萧山信息港小学校长朱国锋从营建教学场域、编制校本教材和建构教学体系等方面,分享了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经验与模式。早在2018年,萧山信息港小学就起步探索人工智能创新教育,组建AI教研团队,培养教师队伍,同时编制人工智能校本教材,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常态开展。
积极探索校本特色人工智能教育的学校还有很多。在萧山区崇化小学,学校每学期面向所有学生开展一次人工智能普及课,通过线上实验资源开课。同时分别在三到六年级各设2个兴趣班,每周学习一次人工智能课程,每学期20次课;并面向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人工智能社团课。
活动同期,萧山区第四届中小学生创客大赛也在信息港小学举行,来自全区50多所学校的68件创客作品、8支任务挑战赛队伍、共计200多位学生和指导老师参赛。通过这样一项集动手动脑、技能培养、探究性学习于一体的科学普及活动,萧山区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人工智能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人工智能既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驱动力,也是引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引擎。萧山区将积极探索出契合萧山教育特质的人工智能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为促进学生全面、多元、个性发展搭建“立交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