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展示交流会在张家港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4.12.04
为全面推进苏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与实践,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人工智能教育水平,11月29日,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展示交流会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推进会在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东校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张家港市教育局主办,张家港市教育技术装备室、张家港市第一中学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西祥,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曹海榕,张家港市教育局副局长徐健,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会长、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原馆长顾瑞华,苏州市电化教育馆信息素养中心主任周红涛,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秘书长王建梅,张家港市教育技术装备室主任薛峰,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处主任肖年志,国家语委中国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邱健筠和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志强出席活动。来自苏州市各县级市(区)教育信息化机构负责人、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代表、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技术分会团体会员学校代表260多人参加展示交流活动。
领导致辞
徐健在致辞中表示,张家港市教育局要利用成为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的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作用,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均衡发展。
曹海榕在致辞中强调,没有教育强国,就不会有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为身处人才培养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大趋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决策部署,努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助力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发展、弯道超车,助力于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曹馆长指出,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电化教育馆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2021年5月,苏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苏州市人工能教育实验学校评选办法》的通知、电教馆发布了《人工智能实验学校申报与评选工作通知》、市政府发布的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中也明确了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的相关要求。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开始规模化推广与应用,努力实现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截止目前,在央馆、省馆的关心指导下,苏州人工智能教育成效显著,已初步形成“规模覆盖、集群发展、生态构建、贯通培养”苏州模式,并提出要进一步凝聚共识、集聚众智和汇聚合力,加快实施苏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赋能教育的系统性重构、整体性重塑和机制性重建,努力为苏州构建人工智能标杆城市贡献教育智慧,为全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苏州经验。
王西祥在致辞中提出,近年来作为教育强省,江苏始终把握前沿,夯实基础,始终关注教育与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在全国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全省100多个区县,有10个区县成功入选全国“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200多所学校入选规模化应用试点校,主要分布在苏州、南京、无锡、淮安、宿迁、连云港6个地级市,尤其是苏州,有5个区县66所学校入选全国试点区、试点校,不仅在全省而且在全国首屈一指。他表示《江苏省“十四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苏州市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创建、南京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无锡市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进课堂、省“领航杯”大赛年均参赛师生突破40万人等政策、举措和活动,加快了江苏省以人工智能引领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生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储备人才。
授牌仪式
王西祥、曹海榕为苏州市5个“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授牌。
教学观摩、展示及点评活动
在教学观摩环节,王丽花老师巧妙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语文课堂,通过小飞机器人进行人物模拟,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让学生在感受经典文学魅力的同时,领略到了人工智能在文本解读与分析方面的强大功能。曹慧老师则利用智能传感器等设备,精心设计3个探究实验,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特性,实验探知“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注重以AI为核心的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应用,助力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综合素养。
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叶新老师的《傲游汉字王国》、江苏省常熟中学陈莹莹老师的《声声慢》采用现场课例展示方式;北京市第二中学高山老师的《初识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和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兴乐路小学陈晓菲老师的《校园生物大搜索——AI技术支持生物多样性探索》通过远程视频在线课程展示。这些课例展示了不同区域(苏州、北京、成都)、不同学段(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科(语文、科学、信息技术)不同视角和不同教学场景,全方位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多样化应用,充分体现了人工智能教育的跨学科性与综合性。老师们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人工智能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生动画面。
薛峰、肖年志、曹海榕三位专家对6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技术应用、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效果等多个维度出发,对每一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评价。他们既肯定了各位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尝试和取得的显著成效,也针对课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专家们指出,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要加强对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专家们的点评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为教师们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实践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指南,有助于教师们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变革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经验交流
吴中区、常熟市、张家港市、相城区分别就各自区域的试点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吴中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胡晓琴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实践》,常熟市教育装备技术中心主任褚学萍作《“人工智能+”助力县域学校学习空间再造》,张家港市教育技术装备室副主任赵翔宇作《人工智能教育的城乡一体实践》,相城区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罗星作《数智领航,共创区域“志教融合”数字化新范式》。
中科大附中独墅湖学校、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分别从学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中科大附中独墅湖学校教学处主任章陈斌带来《立足课程发展 深耕AI教育》,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陆妮娜带来《智能研修赋能 教育智慧彰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专家领航
国家语委中国智能研究中心研究员邱健筠和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志强分别作了《AIGC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探索》《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中小衔接的思路》精彩的专题报告。
邱健筠老师深入探讨了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场景与实践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展示了AIGC技术如何辅助教师进行作文命题设计、写作思路启发、作文批改与评价等教学环节,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兴趣、拓展写作素材、优化写作技巧等,为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马志强教授则从宏观层面阐述了人工智能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大中小学段衔接贯通的实施思路。分析了不同学段人工智能教育的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特点与差异,并提出了构建一体化的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段间的教学衔接与过渡、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等建议。他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中小学各学段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顾瑞华作总结发言:领导要求明确,指明方向;教学观摩精彩纷呈,理念碰撞;课例展示多元创新,拓展视野;专家点评精准深刻,引领成长;经验交流分享智慧,共促发展;专家领航前沿解读,启迪未来。他强调本次展示交流活动成果丰硕、彰显实力,意义深远、引领未来,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盛会,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展示成果的平台,也为苏州市教育人工智能的未来提供了方向,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他从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素养、打造智能环境、实现资源共享、保障AI教育质量等五个方面勉励大家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推动苏州人工智能教育事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源自苏州市电化教育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