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中学

发布时间2023.03.21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科大讯飞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实现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建设与应用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减负增效,以中国技术书写时代答卷,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进前行。



说起杭州萧山,这个国家首批经济开发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主战场,“创新”与“机遇”可以说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对于作为民生之本的教育事业,萧山区的发展同样如此。

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以来,萧山区始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生态重构,倾力打造区域教育新生态和教学改革新模式。

2018年,萧山区制定了《萧山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智慧校园建设城乡同步,区域化项目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应用遍地开花。

2019年,萧山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建设美好教育的“一号工程”,启动智慧教育大数据项目建设,智慧课堂等精准教学应用逐步铺开。


2020年,萧山区入选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入选浙江省大数据精准教与学实验区,将大数据融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融入教学、教研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风正时济潮头立。2022年,紧抓机遇、直面挑战,萧山区正在为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创新发展,打开更宽广的“智慧”空间。

数据赋能,打造精准教学的全域范式

在萧山中学,物理课上,鲍成章老师让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平板上传分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大屏同屏后全班共同来点评、讲解;随后发布了一道随堂检测题,快速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因材施教就是要精准测量、精准施教、准确评价,这都离不开充分的过程性数据采集。”鲍成章说。

数据让教学更加精准。这一点同样被萧山中学的老师们应用到了音乐、体育等学科。操场上,学生们的运动数据实时传送到教师手中的平板上,老师们可以及时查看,精准评价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逐步构建专属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档案,帮助学生综合发展。

“我们建立了教师、学生、家长的智慧课堂平板使用制度,智慧教学已进入常态化开展。”萧山中学教务处主任张雪芳说。

不仅是课堂教学。像周频和月度的教学质量检测,也能借助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来进行试题切割、答题卡制作、智能批改。教师、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学情数据的获得都更加高效、详细,也帮助学生自动生成个性化错题。

作为浙江省精准教学项目实验学校,萧山中学已经提炼出了精准教学的“一六四四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目标,以“导、议、练、展、评、检”为课堂的六个环节,以“预习资源化、课堂探究化、知识结构化、作业个性化”为学生学习的四个关注行为,以“课前资源推送、预习反馈、以学定教,课中技术无缝支持的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启迪思维、展示交流、精准评价,课后推选精准作业、推介定向微课、资源共享,根据全程搜集的数据进行多元分析、学习评价,调整教学,形成教学闭环”为教师教学的四个规定。

1.png

萧山中学智慧课堂常态化应用

推动教学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注重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是萧山区始终坚持的落地原则与评价标准。像萧山中学这样将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并逐步探索校本特色模式的学校,目前已经遍布萧山全区。

以萧山三中为例。学校从推行个性化学习手册入手,实行以周为单位的“一推二评三练四阅五纠六导”数学个性化学习机制。经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共性题、个性题、拓展题的闭环训练,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得到了不错的提升。

“双减”背景下,如何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近期,萧山区又开启了学生精准化作业系统项目的建设,推动基于大数据的作业改进模式研究,应用覆盖50所学校。

根据萧山区教育信息化的行动规划,全区各校教学测评管环节积累的丰富数据都将被接入“萧山教育超脑”中,以实现数据采集、质量监测、成长画像等功能,最终促进学习资源、教学模式、管理方式的更新或转变。


AI创客,探索创新教育的新样态


2022年9月,萧山区被评为第一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并同时被评为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同时获得两项试点认可的,在浙江省萧山区是唯一。

对于AI创客教育,萧山区可谓是“起得早、赶得巧”,从最初的编程实验室,到物联网实验室,再到现在具有统一平台的人工智能教室,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2022年全区已经建成了30所省级标准中小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和77间新型科创教学空间,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校际研究工作室和区域研究工作室。从而进一步提升萧山区创新教育水平,推动创新课程的改革。”萧山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黄小龙说。                                            

以萧山区红垦学校为例。学校是全国人工智能实验校,建设了近600平方米的“未来智能实验室”,分为太空课堂学习区、智造车间研发区、实践测试展示区三大场馆,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亲密接触智能机器人,体验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如何实现人工智能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除了教学空间等基础设施设备,师资的满足和课程的合理设置也是两项必不可少的保障。

在萧山区崇化小学,学校每学期面向所有学生开展一次人工智能普及课,通过线上实验资源开课。同时分别在三到六年级各设2个兴趣班,每周学习一次人工智能课程,每学期20次课;并面向三到六年级学生开设人工智能社团课。

随着“双减”的落实,萧山区很多学校都将人工智能课程与学校特色结合起来,开设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课程、“X”课程,这既让学生的课后托管服务更富“校本化”、“多样化”,也为人工智能教学的落地打开了新方向。

而为了培养一支专业化人工智能师资队伍,萧山区教育局引入了人工智能师资培训精品课程,组织分层分类培训、教学、观摩活动,提升校长、教研员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


大平台、云课堂,打开教育共富的数字空间


优质资源互联共享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要路径。现在,萧山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已经成为教师们获取备授课资源的重要渠道。这里融通了浙江省平台的丰富资源,同时也建设了区级资源中心,包括萧山微课云集、之江汇省级资源、之江汇区级资源等多个模块;目前已汇聚优质资源超20万条,推动教师共创优质资源1.28万余份。


3.png

萧山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资源中心

以“微课云集”公益服务为例,全区教师全年均可制作、上传微课,汇聚资源,形成具有萧山标识的课后服务区级优质辅导库。目前资源内容已涵盖了小学三年级至高二年级共9个学科、21个科目,以新授课的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为核心,充分落实“做优做强免费线上学习服务”的“双减”政策要求。

根据规划,依托萧山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萧山区接下来要构建一万名老师共创录制打磨、年建设量2.5万节、十万学生受益学习的良好生态圈。

在利用“大平台”充分汇聚全区师资、构建区域特色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萧山区也在探索搭建面向教师的线上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优秀课例的辐射效果,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促进城乡老师共同成长。

萧山区“美好教育云课堂”于2021年9月正式上线,由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牵头,统筹排课、制定每周的直播课表,各个学校基于“新型教与学模式”推荐优秀教师开设展示课,区高层次人才开设示范课,教研员和区内教师参与在线观摩和点评交流。

多场景的线上学习平台和共享资源,推动区域课堂教学协同创新发展,让萧山区在优质均衡和教育共富的探索之路上,更进一步。


汇数据、通“理据”,助推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


始建于2019年的萧山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目前正在进入2.0阶段。如果说1.0版的平台主要是归集各类教育基础数据、汇聚数字教育资源,那么2.0的重点就是在“通”,通数据、理分析——打通省市区多级数据源,建设萧山教育大数据仓,并对数据进行治理和分析,输出可视化的展示。


4.png

萧山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


目前,萧山区基于平台已经形成区域信息化数据资产超380余万份,覆盖380多所学校、20多万师生。

“经过分析后呈现的内容既包括区域的整体概况,也有学校、教师、学生等分主题的核心信息,整体形成萧山的智慧教育运行全景图,支撑科学决策调度。”萧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金炉说。

以教师教学大数据画像分析为例。基于平台,区级管理者可以分析本区课堂教学行为数据、资源建设与使用数据等,为教育管理、教研改进等提供抓手;同时通过对教师成长发展的记录与汇总,为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与学校规划间的契合点提供了资料,也为学校评价教师、全面了解教师提供依据。

“我们在重点拓展萧山区智慧教育大数据项目的‘1+4+N’架构体系,即一个‘萧山区教育超脑’,打造支撑教育数字化改革的4大中枢,建设N大场景的业务应用。要跑出数据应用的加速度。”吴金炉说。

在202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萧山区获得了基础性发展指标、顶层规划、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四方面全省第一的成绩,信息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编| 召南
责编| 汪贵贵


消息来源:科大讯飞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