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赋能教师成长新范式,讯飞助力 “星辰教室”创新教师学习
发布时间2025.05.23
在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平行会议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文晖奖得主、湖北省教育厅教师管理处处长赵耿作了关于“星辰教室”项目的主旨报告。这一来自湖北的创新范例,通过科大讯飞数智化赋能,为多地貌区域教师构建“自驱成长”的新模式,展现了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深度探索,也展现了智能时代下对多地貌区域教师发展关切的数字温度。

从孤岛到星群:数智技术重构教师成长生态
传统教师培训项目存在需要突破的瓶颈:供给驱动和需求导向的配置错位、短期集训与长效发展的周期矛盾、知识传授与实践转化的衔接断层。而“星辰教室”项目创造性地将社群与AI技术结合,构建起辐射全国多地貌区域的教师学习共同体。
“星辰教室”采取“自愿报名、团队合作”模式,把职业发展愿景较强的教师以社群形式组织起来,鼓励每人每天结合当天的所见、所为、所思,在社群分享不超过200字的生活感想。每天,平台会自动统计老师们的分享情况,梳理每日热词,生成观察评论文章,作为课程资源用来共享。
“每位教师都是知识的公益产出者,也是经验的免费获得者。”赵耿提出,平台通过每日200字“微书”记录,倒逼教师保持教育敏感度——当十堰大山里的黄春立老师开始记录学生成长的细微变化,当武汉光谷里的初中校长黄凤超坚持撰写教育反思,这些碎片化记录经AI大模型分析,最终汇聚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星辰图谱。
而通过科大讯飞为项目量身定制的技术方案,AI教师观评员能对海量微书进行语义分析,不仅自动生成个性化发展建议,还能智能推荐拓展阅读、生成校长、教师个人成长年报;数据洞察驾驶舱实时呈现23项发展指标,使管理者可精准把握参与教师的认知轨迹与发展态势。
从大山到世界:教育情怀照亮AI赋能的成长之路
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民族小学,教师陈春花的案例极具代表性。这位曾经为培训机会发愁的山村教师,如今已完成个人教育书稿《每一朵小花都有春天》。通过每日微书记录,AI系统持续追踪11项发展指标,定期推送匹配的研修资源。
技术赋能的精妙之处在于“润物无声”。例如当教师记录下“今天尝试用情境教学法引导沉默学生”的微书,AI观评员不仅能就此分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还会推荐相关阅读;当教师连续三天记录课堂管理困惑,AI会自动给予建议的解决方案,推荐相关微书阅读帮助教师借鉴经验。这种“数据流动-信息加工-知识结晶-智慧反哺”的闭环,使教师发展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进化。
项目发展的温度也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每日微书榜单既有点赞最多的教育智慧,也有评论最多的生活感悟;AI生成的个人年报会标注“您第5次提及留守儿童关怀”;年度自动汇编的书籍让乡村教师首次拥有个人书册。这些设计背后,是技术对教育者精神世界的深切关照。
从辩证到统一:教育规律与数字技术的变与不变
赵耿提到,“数字技术推动教育生态性变革,但以人为本的属性不会变;数字技术支撑师生个性化学习,但共同学习的模式不会变;数字技术促进教育颠覆式创新,但教育背后的规律不会变。”这充分说明了,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在数字技术与教育规律之间,从来不是泾渭分明,既有变量,又有恒量。
正如在AI星辰教室的数据驾驶舱里,热词分析揭示出“项目式学习”“情感教育”正成为区域教研新趋势;年龄分布图显示35-45岁教师成为微书创作主力;学段对比数据指导资源精准投放。这种数智化治理,让每年年度教师培训效能有了极大提升的同时,又对于不同画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老师的培训方案有了差异化设计,这是数字技术赋予的教育发展情怀的变与不变。
站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潮头,“星辰教室”昭示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下一步讯飞将继续与湖北省厅携手,将AI观评员智能体在智能体平台上标准化,通过数字化升级将“星辰教室”项目推向更多更广的教师群体,用技术扩展教育可能的边界。
*部分图片来源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会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