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聂小林:未来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新教师、新教育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24
11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在四川天府新区召开,会议主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任友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书平,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历章出席论坛并讲话。科大讯飞为本次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科大讯飞联合创始人、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参加大会主论坛并做《应变转型 共生共进——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的探索实践》主题分享。他强调,“AI与教育不是独角戏,而是双向赋能与激发。AI将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但永远不会替代老师。未来不属于AI,而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新教师、新教育工作者。”


他介绍道,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场景中,可以真切看到当下AI正在促进教育教学变革:
在批改场景,AI正在提升学情采集及类教师反馈能力。智能批阅机可在10分钟左右就完成一个班级的作业全自动批改,并实现原卷留痕打印。而且批改不仅判断对错,还提供分步骤分析与错因诊断,推动作业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向“诊断-反馈-提升”的闭环。得益于高效的批改和智能的学情分析,即使是每天的第一堂课,老师也可以在课前花费十几分钟,完成对班级前一天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让精准教学真正走进每一堂课。
在课后,AI课堂实录分析系统可精准识别超过30种的教学行为,从讲授、板书到巡视、提问,实现教学过程的多维度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基于行为数据,开发专用的“问课大模型”,通过清晰的量化指标,将模糊的课堂印象转化为清晰的教学画像。并生成专业的课堂诊断报告,对提问深度、互动频率、板书逻辑等关键维度进行分析,辅助教师科学优化教学策略。
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AI应用同样成效显著。科大讯飞联合高校构建的青少年运动技能“采集-诊断-指导”方案,已在2000余所学校落地,使学生运动兴趣提升43%,体测优秀率提高12.5%;基于10亿+心理专业数据训练的青少年心理大模型,以卡通形象为载体提供伴随式筛查与轻度干预,同时构建家校一体化心理干预体系,助力学生心理健康。
基于以上这些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实践,科大讯飞探索出了一套通过“过程性学情采集 - 智能评价 - 学习路径规划 - 精准教学 - 个性化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和“学习动力支持”这样一整套的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并且已经在全国90多个地区,与教育管理者、一线师生共同开展因材施教综合实践,惠及千万师生。
与此同时,聂小林也表示:AI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风险与挑战也受到重视。科大讯飞认为首先应以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为底座,持续迭代提升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育专属大模型的规范标准,指导模型发展;通过配套工具应用、指南的开发,避免技术滥用;并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循证、迭代。

“让AI更好地服务教育,其中一条关键的路径就是使用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反向赋能AI发展。”聂小林强调。2024年,科大讯飞联合中国教科院、华为研发高中数学智能教师助手,将专家教学经验转化为设计标准,汇聚一线教师数据训练模型,研发基于思维链 - 问题链的数学智能教师助手。在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讯飞参与中小学科学教育智能导师研究,构建起“知识-能力-行为”三维知识图谱,萃取5万+特级教师教学数据,辅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AI将拥有全世界的知识,但永远不会替代老师。”聂小林在分享最后强调:AI与教育不是独角戏,而是双向赋能与激发。未来不属于AI,而属于掌握AI的新人类、新教师、新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