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华区2025年“5I”智慧课堂课例评选活动总结暨现场展示活动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1


为促进学校探索和推广“5I”智慧课堂,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构建区域智慧教与学新生态,10月17日,成华区2025年“5I”智慧课堂课例评选活动总结暨现场展示活动顺利开展。本次活动通过“主会场总结+中小学分会场课例展示”的形式,呈现区域智慧教学实践成果,全区中小学教学或信息化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200多人现场参会,1000多名教师线上同步参与。



主会场:专家引领明方向,总结成果启新思


致辞环节,成华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梁经和强调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技术应用、深化教研创新”三点要求,旨在打造百花齐放的智慧课堂新样态。他同时指出教师是智慧课堂实施的关键,尤其强调青年教师需积极运用智慧教育设备,并鼓励大家以务实行动践行智慧课堂,为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贡献力量。


专家报告环节,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海作《智能时代的教与学变革》专题讲座。他结合详实数据与案例,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已发生深刻变革,人才需求转变推动教与学逻辑重塑,教师角色及技能要求也随之升级——智慧教师需在掌握传统教学技能基础上,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而提升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体验。



随后,四所优秀组织学校分别呈现“5I”智慧课堂的本土化实践和AI赋能学科教学与跨学科融合的成果。区教科院数字教育及监测评估所所长张涛作《首届“5I”智慧课堂课例评选活动工作总结》,系统梳理活动参与情况,并作结果分析,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改进建议。区教科院院长李春歌作活动小结,明确后续需深化“5I”理念落地、扩大优质资源辐射的工作方向。


分会场:学科实践显特色,“5I”理念融课堂


在下午的、课例展示中,中小学分会场同步开展课例展示与研讨,四节精品课例聚焦不同学科,将“5I”(以学生为中心、提升素养提升、多维多向互动、数据及时时反馈、资源互联共享)理念融入教学全流程,呈现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赢得了参与人员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成华小学刘姝玥老师带来英语课《Unit 4 Fun with Numbers Speed up》,她以“鸡妈妈孵化小鸡”为情境,依托AI听说课堂、语音答题器实现精准教学,实时反馈学情,助力学生巩固数字英语表达,兼顾语言能力与情感素养提升,课后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习动力。



建设路小学马英杰老师带来语文课《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她针对“想象与描写结合难”痛点,借助智慧课堂学生机、词云工具、作文评价智能体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生成个性化评语优化作品,同时激发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意识。



华青学校王璐老师带来化学课《告别鱼缸藻患问题,开启水净化之旅》,她以“鱼缸藻患治理”为情境,融合多学科,借助实验设备、学生机开展探究,帮助学生掌握水净化方法,提升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力,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



英华学校周琪老师带来语文课《孙权劝学》,她依托学生数字阅读本互评功能,通过课前推送资料、课中收集反馈、课后扩写互评,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解读方法,领悟《资治通鉴》编纂深意,落实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素养。



课例展示后,执教教师分别进行说课,解读“5I”理念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思路。区教科院小学英语教研员任军军、小学语文教研员叶旭、初中语文教研员张文嘉、石室中学初中学校化学正高级教师杨永俊分别作专家点评,肯定课例“以学生为中心、技术服务教学目标”的设计逻辑,并提出优化建议。


最后,区教科院文波副院长、邹丽副院长分别在小学分会场和中学分会场进行点评总结,均表示“5I”智慧课堂是我区推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的重要抓手,高度契合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和成都市高质量课堂建设的要求,极具实践创新价值,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极有实效,希望全区所有中小学都积极参与,共同打造成华的智慧教与学新生态。


本次“5I”智慧课堂课例评选活动总结及现场展示活动,既是成华区智慧教育应用实践成果的阶段呈现,也是推动教与学变革的重要契机。通过教研引领、专家指导、学校实践、课例示范的联动,进一步明确了“技术为教育服务、课堂以素养为本”的核心方向,为后续区域智慧教育的深化发展奠定基础。下一步,成华区将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扩大“5I”智慧课堂的辐射范围,助力更多学校实现“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跨越,最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技术赋能、素养导向”的智慧教与学新生态,为成华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中数据源于实际应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