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AI与未来教育:一场全国性学术年会在泉州鲤城区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22
近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教学交流展示活动在泉州鲤城区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主办,泉州市鲤城区教育发展基金会、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泉州市第六中学、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等单位联合协办。盛会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教育界专家、学者与管理者,以及超过三百名一线教师代表,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前景。

活动在泉州六中菲友体育馆正式启幕,由该专委会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研究员徐长发主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柯春晖致开幕词。
柯春晖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生态,推动教学、育人、管理等多方面系统性变革。本次跨区域跨学段活动,既是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实践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凝聚行业共识、探索未来教育方向的契机。他认为,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融合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坚守育人本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期待活动产出更多有价值成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主旨报告环节,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党组书记、局长、总督学刘殊芳,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顾月华分别进行相关主题分享。
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党组书记、局长、总督学刘殊芳以“数字赋能,跨越山海——数字化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泉州实践”为主题,分享了泉州立足区域教育实际、破解城乡教育资源落差的探索与成果。泉州通过“泉教育”平台对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数字化资源,覆盖全市3000多所学校,让城乡师生共享优质教育。同时打造了47所省市智慧教育试点校、2个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试点校,为人工智能与区域教育均衡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省委教育工委委员顾月华以“数智赋能,迈向共生型教育治理”为题,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可能性。她表示,AI正在重塑教育底层逻辑,当下教育除知识传递外,更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

在“大家谈”环节中,多方代表展开了深度对话。泉州市鲤城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贻雄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在基层教育领域的激发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充分激发学校、教师运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的主动性,引导其主动探索 AI 与学科教学、课后服务等场景的融合路径,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提质与效率提升;另一方面要着力激活资源整合与应用实效的联动性,推动区域内 AI 教育工具、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互通,同时贴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与基层学校实际办学条件,以各个学校的数据精准驱动教育决策,避免技术应用 “一刀切”,让人工智能在基层教育场景中落地生根、发挥实效。

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表示,自1999 年创业以来,科大讯飞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已26年,始终聚焦人工智能赛道。早期布局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等技术,均属于感知智能范畴;在大模型概念兴起前,企业便已将人工智能深度赋能教育领域,通过减轻教师负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教育提质增效。随着大模型时代到来,从政策顶层设计的支持到区域教育发展的新兴需求,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日益紧密,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多具象化应用场景。科大讯飞希望将自身技术领先优势与教育实践深度结合,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助力。

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周建设、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副院长李艳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宝山分校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马玮莹也分别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经验与成果。
在泉州六中设置的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展区,一系列前沿应用吸引了与会嘉宾的兴趣。融合大模型的AI黑板革新了课堂互动模式;AI听说课堂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能力;星火智能批阅机可在课间快速完成批改;奇思妙问好奇窗则启发了学生的探究思维。通过沉浸式体验,嘉宾们切身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对教学模式创新和实现“减负增效”的推动作用。

鲤城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推动大规模因材施教为核心,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着力构建精准教、个性育、科学管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到2025年力,争基本建成全省示范、国内有影响力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打造智慧教育助力教育现代化的创新示范,促进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和教育治理水平整体跃升。
据悉,鲤城区已于2025年1月联合科大讯飞,正式启动智慧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该工程以“1+3+1”智慧教育框架为核心,并遴选泉州六中等六所学校作为样板校,承担“试点先行、辐射全区”的使命。通过深度融入AI、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教学、管理、评价全流程,旨在形成“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的发展格局,切实推动规模化因材施教,促进区域教育品牌影响力和治理水平整体跃升。

本次活动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搭建了优质平台,凝聚了各方共识。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探索,从技术赋能到生态构建,各方交流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