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武汉十一中陶勇: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擎”作用

发布时间2024.08.05

图片
图片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校长陶勇

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擎”作用

将“智慧”落到实处



图片

陶勇


“武汉十一中于2016年引入了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推动教学手段和理念的革新;借力智学网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变革课堂教与学方式,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






武汉十一中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历经多年探索与实践,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理 念和应用创新的重要作用,探索新时代学校发展新模式。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深化改革的支点”


您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受外部环境制约,认为学生听不全、学不透,缺乏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深入挖掘。现在,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教师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学习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这是当代学习范式重建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支点和标志。


智慧校园建设


学校从哪些方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武汉十一中于2016年引入了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推动教学手段和理念的革新;借力智学网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变革课堂教与学方式,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终身发展。


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武汉十一中的网络环境从之前的300M升级为1000M光纤,智慧课堂系统从2.0版本升级到4.0版本,师生平板移动终端实现27个班级全覆盖,为师生课堂实现丰富的交互模式提供条件。建立大数据个性化学习服务中心,在不改变教师批改习惯的前提下,实现答题卡制作、扫描、云端阅卷与数据分析等功能,有效帮助教师减负。


在软件设施覆盖上,武汉十一中充分利用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对学科平衡、教学重难点、学业波动等进行阶段教学动态预警,及时召开学科质量分析会调整教学策略,积极开展学生个性化学习手册和学业质量报告,促进教师由过去粗略的学情判断转向多维度、全面化、精准化大数据学情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智慧课堂如何推动课堂模式创新?


教育思想的转变、课堂模式的革命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结合当今社会的人才标准,武汉十一中致力于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及评价能力,而智慧课堂正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尤其是一些原本难以在课堂实现的实验,现在通过智慧课堂同步推送至学生端口,并且实验过程完整呈现、实验细节放大聚焦,帮助学生立体理解知识点,提升课堂教学有 效时长。


同时,智慧课堂将“学、练、评”高效率地融为一体,通过全场景伴随式地采集学生数据,完整记录分析高中阶段每一位学子的学习轨迹和知识点掌握数据,精准刻画学生学情“画像”,告别传统教学评价的“直觉化”。


武汉十一中的智慧课堂已有多年探索历程,从以前单纯的功能性应用,逐渐走向教学精准化、学情数据化、学习个性化。课堂教学资源、课堂吸引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显著提高。近年来,武汉十一中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输送了一批高质量人才,成为两校人才基地校。


线上教学的探索实践


武汉十一中对线上教学有哪些思考与实践?


停课不停学期间,武汉十一中围绕如何强化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两方面,迅速搭建起学校的学习管理框架,全年级各学科的线上教学流程围绕四个主要流程开展。


第一,前置学习,自学指导。武汉十一中利用智学网发布前置学习任务单,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并利用系统中的题库组织训练与线上单元月考,及时检测线上学习成果。第二,利用相关线上直播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和学习的交流。


第三,巩固训练,图谱完善。充分利用智学网的同步课训练,实现训练内容精准、训练力度适中、训练反馈及时、训练点拨到位。第四,检测反馈,补偿提升。我们成立了武汉十一中线上学习专家团队,对教师的直播课做出相关指导,避免无意义的学习或者硬性的引入,影响学生的学习。


外部环境的限制促进了教育教学“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课改理念的转变, 推动构建以学为主、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实现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到课后答疑反馈的全流程,推动学习中心课堂和学习素养评价的实践探索。


面对新高考的挑战


武汉十一中如何应对“3+3”模式的新高考?


“3+3”新高考模式下,学生面临20种不同的考试组合可能。武汉十一中依托教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三方资源,建设了包括学生自我认知与生涯探索系统和学生自我培育管理系统的智慧化应用平台。其中,智慧化生涯发展教育平台实行双导师制,系统建立生涯发展档案袋,全面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情况,为学生职业规划、智能学科提供精准服务平台。


同时,武汉十一中构建了分年级递进式主题指导策略。高一年级重在生涯认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不足、价值观和学科兴趣,着重于自我的探索和规划。高二年级重在生涯探索,主要围绕未来职业取向和“6选3”,引导学生探索与自己兴趣、性格相匹配的专业,做出合适选择。高三年级重在生涯选择,主要围绕志愿填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自身感兴趣的专业,着重进行职业和专业的对接指导,辅助学生选择高校与专业。


发展能适应未来的创新型人才


在科学教育方面,学校进行了哪些探索?


科学教育是民族进步的重中之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学校培养的不仅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是能适应未来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学校不仅通过课堂主渠道进行知识普及,开发了以校本教材《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蓝本的系列科技课程,还在校内设立科技创谷,打造数字图书馆、3D智造空间、计算机编程教室、AI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十多间创客教室,为全校学生提供自由、开放、安全的 学习及实践环境。


用开拓性的教育情怀点燃学生的创新梦想,用前瞻性的教育智慧引领他们创造精彩生活,是我们武汉十一中教育者的使命。武汉十一中着眼未来发展趋势,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不断加强校园智能化、现代化升级,争创全市领先的智能化、现代化品牌高中。






武汉市第十一中学创建于1954年,系武汉市“九大名高”之一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办学宗旨,全心致力于“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科技特色”名校建设。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成功加入中国科学院设立的湖北省科技教育首席联盟校。


图片

本内容源于《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智慧”——校长访谈录》。该书是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科大讯飞合作出版的一部聚焦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的访谈合集,通过对话50位校长,还原5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见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解析技术赋能教育的真正价值。




图片

添加企业微信

了解更多名校案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