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潮新闻客户端聚焦舟山市嵊泗县教育数字化变革,专题报道了科大讯飞在该县推进的智慧课堂建设项目。以下为报道全文:在东海之滨的嵊泗列岛上,一则关于“数据微光”的教育故事正在悄然流传。海星中学语文教师王碧波通过智慧课堂的朗读作业数据,意外发现了学生刘小轩(化名)隐藏的天赋与热爱,最终帮助这名曾沉默寡言的少年组朗诵舞台上绽放光彩,谱写了一段“数字育人”的佳话。
2021年起,嵊泗县引入智慧课堂,开启海岛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王碧波老师为调动学生古诗文背诵积极性,利用智慧课堂布置朗读作业,系统生成的作业报告中,刘小轩的名字连续占据榜首。但一组数据引发了她的注意:当其他同学完成一首古诗朗读仅需1-2分钟时,刘小轩的用时始终保持在6分钟以上,远超班级4分14秒的平均时长。“76分的同学用时1分1秒,他93分却用了6分51秒。”王碧波对比三次作业数据后,决定走近这个坐在教室后排的“安静影子”。面对老师的询问,刘小轩细若蚊蝇的回答揭开了秘密:“我觉得可以念得更好,想拿最高分。”这句源于纯粹热爱的告白,让王碧波意识到,冰冷的数字背后,藏着一颗渴望发声的滚烫心灵。发现这一闪光点后,王碧波立刻向学校推荐刘小轩参加县艺术节朗诵比赛。起初,少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惊愕,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最终带着《秋天的怀念》站上舞台,一举斩获县二等奖。改变悄然而至。作业数据中,刘小轩既能用6分钟打磨朗读细节,也能用22秒拿下97分的高分;校园生活里,他从“安静的影子”变为活动积极分子——校园歌手比赛、迎新汇演中都有他的身影,甚至主动申请到A班辅导学业。王碧波在作文批阅中发现,刘小轩写道:“朗诵让我找到自信,生命中有了阳光。”“平台数据是冰冷的,但灵魂被唤醒时的光芒足以照亮路途。”王碧波在教学随笔中感慨。在嵊泗县与科大讯飞联合推进智慧课堂建设的背景下,刘小轩的蜕变并非个例,而是海岛教育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一朵璀璨的浪花。当“万兆到校、千兆到桌”的网络基建遇上“数据驱动、精准教学”的理念,当教师通过智慧课堂系统捕捉到每个学生的细微差异,海岛教育正突破地理阻隔,实现从“经验教学”到“精准育人”的质变。近年来,嵊泗县积极响应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政策要求,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深化技术与教学融合,积极探索信息化教与学改革。在此背景下,嵊泗县自2021年起实施“智慧课堂项目”。
项目核心内容包括建设智慧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系统、智慧作业系统及区域大数据系统等。覆盖全县1所高中(嵊泗中学)、2所初中(嵊泗县初级中学、海星中学),惠及59个班级、1680名学生和169名教师。主要应用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等产品。
通过项目建设与领航校的实践探索,嵊泗县有效提升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 star
责编| 召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