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育援藏:交棒接力,一茬接着一茬干
发布时间2025.07.24
援藏期满,归途在即。
金永超说,援藏工作终有结束的一天,西藏的发展会与内地并驾齐驱。

“很想为西藏做点事情”
2010年夏天,时任淮南市教育局(现为淮南市教体局)工会副主席的金永超第一次进藏。为期18天的高原之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金永超(左一)到拉萨当雄县中学调研
12年后,当安徽第三批援藏教育干部的征召文件抵达淮南,47岁的他毫不犹豫报了名。
“以前去过西藏,看到过那里的教育情况,有这样的机会也很想为西藏做点事情。”
体检政审连过三关,这位有着20余年工作经验的“老教育”成为安徽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的一员。

左一为金永超
重返高原,金永超用“天翻地覆”四个字概括高原变化。
他至今还记得当年从拉萨到林芝,朝发夕至,要驱车13个小时。而现在拉萨到林芝和日喀则都开通了铁路和高速公路,最快三小时左右就能到达。
“完全没想到十二年变化能有这么大,拉萨高楼大厦,甚至连当雄中学这样的县域学校也都焕然一新,教学楼、宿舍区、运动场,教学设施一应俱全的现代化校园。”
快速发展背后,是“援藏”这一国家行动。回到自身,金永超希望在藏期间最大化将自身经验留下来。

左二为金永超
三年间,他担任副校长一职,改革了含财务制度在内的多项管理制度,还主动请缨承接了思政课教学工作。
重返讲台,智慧课堂给了他“小小的震撼”——从粉笔书写到平板教学,他花了一天时间学习了基本操作。
“我20年左右没在教学一线,但是一直在做教育教学研究,没离开过。这里的孩子太可爱了,站上讲台可以跟他们有更多的交流互动。”
作为分管信息化建设的副校长,金永超全程参与了智慧校园项目建设。自己的教学应用实践让他对技术赋能教学的实效充满期待。
“系统里的各类资源,对于师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用的,是很好的补充。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生成的多维报告分析,实现学情数据的深度挖掘,给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提供非常精准的数据支撑。”
在金永超看来,智慧教育应用还需持续深化。
返程前期,其所在的安徽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要与第四批工作队完成交棒接力。交接重点之一便是智慧教育的深化应用。

扎西罗布
“他们走的时候,我要献哈达的”
接力不仅在两批工作队之间完成,也在金永超和他的结对徒弟扎西罗布之间完成。
三年时间,金永超把自己的教科研经验和管理经验倾囊相授。无论是每次听完课后的沟通指导,还是课题论文撰写指导,金永超都毫无保留。
“首先要成为优秀的教师,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在学校工作的话,根本上来讲还是要站稳讲台。”
校级优质课、市级优质课到自治区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历数徒弟扎西罗布这三年的成长,金永超满是骄傲。
目前,扎西罗布不仅成长为学科带头人,还是学校中层管理人员中最年轻的一个。

左三为扎西罗布
“很优秀也很权威的人”是扎西罗布对师傅金永超的认知。而对于安徽援藏教师,他从不陌生。
早在山南二高就读期间,他的班主任就是来自安庆宿松的援藏教师刘张龙。刘张龙幽默风趣的思政课堂在高中时期的扎西罗布心里埋下一粒“成为思政老师”的种子。
成为老师后,刘张龙的课堂风格延续在他的课堂上。而智慧课堂应用以来,扎西罗布的思政课堂添了些“紧张感”。
为了即时收集学情,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性,扎西罗布习惯于使用“全员作答”功能检测教学效果,以此调整授课重点。
“高中教学,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很重要。全员作答不光是立马让我们知道学生学会没学会,也让所有学生必须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中来。”
对于学校教育,扎西罗布认为本质上要在人与人之间完成,通过人影响人、人教育人。

“无论是黑板粉笔、白板投影还是智慧教育,这些只是媒介。我们已经走到了这个时代,整个社会在数字化转型,学校也应该和社会发展同频。”
言及教育援藏,扎西罗布脸上泛起笑容,“你看,我们学校现在也是平板教学,跟我在合肥看到的学校是一样的,这就是最直观表现。我身边的援藏教师,他们走的时候,我要献哈达的。”

冉召庆
“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里”
离别的情绪也在地理老师冉召庆的班级里悄然流淌。7月以来,不断有学生课间到办公室询问返程时间。
回看过往,三年的点点滴滴在他职业生涯显得浓墨重彩。
与金永超不同,冉召庆是首次入藏。
谈及援藏的动力,冉召庆说“工作队需要地理老师,我在宿州市祁县中学教了19年地理,作为党员教师,自然义不容辞。”
就这样,冉召庆加入了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在此之前,他对于西藏的想象源自书本和视频。
除了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外,冉召庆并不觉得山南的城市面貌比家乡逊色。“虽然旁边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山南二高的校园绿化和教学条件都挺好的,远超预期。”
于其而言,除了高反带来的身体不适外,学情差异也是不小的挑战。
“两地的教育底子不一样,学生的基础和性格特点也不一样。”到岗后,冉召庆针对了解到的实际学情调整教学方法。
他将班级学生分为七个学习互助组,把一课时的内容拆分成两课时甚至三课时完成。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不怕慢,就怕站。”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冉召庆经常放弃休息时间给学生补课。2023年,智慧课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容量。

“地理课包罗万象,需要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地球自转和公转,没有智慧课堂之前,要找两个学生“扮演”太阳和地球在讲台上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个过程。”
课堂生动了,教学效率也提升了。而冉召庆晚自习给学生补课的习惯并没有改变。他有更多时间去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个人理想。
“了解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里,针对性地找到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方法。”日复一日,冉召庆的努力逐渐产生效果。
依托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里的学情分析情况,他带着每个学生针对性地制定课程学习计划。一张张精心制定的学习规划表,映照着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也凝结着日渐浓厚的师生情。

在学生顿珠杰眼里,冉召庆“像父亲一样”。而提到自己记忆最深刻的片段,他笑着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经常课上睡觉,冉老师就板着脸批评说‘你看看你们哪有点年轻人该有的样子’。”
提到这件事,顿珠杰脸上漾着幸福的笑容,“冉老师关心我们每一个人,也会批评我们不好的行为,就像大家的父亲。”
对此,冉召庆说:“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真关心,也要真批评真教育。学生们都能明白。”

除了学生的学习习惯改善和成绩进步之外,更让冉召庆欣慰的是学生的人生理想正在逐渐多元化。
总上线率96%,重本率31%,这是山南二高今年的高考成绩,也是安徽省第三批“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的成果表征之一。三年来,工作队在山南二高实施了智慧校园建设、新课程改革等重点项目12项,建成西藏首个“1+4”智慧校园体系。
一茬接着一茬干。
援藏的路从来不是单程的,有人返程,就有人出发。
教育援藏的接力棒,在一交一接之间,托举着高原教育站得更稳,走得更远。
文丨ZLH
责编丨珐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