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包头附校:科技赋能人文润心,深耕育人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1

“包头可以说是内蒙古的教育高地,新建校要站稳脚跟,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李毅校长的话,道出了学校发展的核心思路。


建校于2012年的北师大包头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北师大包头附校”),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育人基因,凭借一支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团队,在这片教育热土上探索出了“技术与人文交融”的育人新路径:学生们不仅学业成绩亮眼,更在足球赛事、航模竞技、非遗创新等领域频频出彩,成为当地教育版图中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课堂变革

当AI成为助教,让“师者”有了更多可能


“Action!”在孟薇老师的英语课上,学生们正用舞台剧呈现一个单元所学的核心词汇和语法要点。这位深耕英语教学15年的教师,巧妙地将AI融入教学场景,让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把单元重点词汇、语法和剧本主题输入,再补充一些具体的创作要求,AI就能生成适配学生水平的短剧脚本。”孟薇的教学理念是“拒绝死记硬背,主打沉浸式场景化教学”。她曾经为痴迷游戏的后进生定制“游戏攻略”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让这位拒绝学习的同学从“勉强接受”到“产生兴趣”,最终实现突破120分的跨越。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AI让我有能力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把他们的兴趣点转化为学习的起点。”孟薇的话语里满是对教育的热忱。


孟薇老师利用课间和同学们探讨网络用语

不同于孟薇老师“人文派”的浪漫主义。陈琢老师“理工派”的数据分析偏好,为因材施教提供了另一种科学范本。


才送走一届高三学生,化学老师陈琢第四次轮到高一年级,从知识点讲授到通过教学环节设置带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他的从容背后,既有多年经验的沉淀,更有智能技术的支撑。


作为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的“深度使用者”,陈琢对技术赋能教学有着直观感受:“比如‘氧化还原反应’,全班40人仅5人在‘电子转移计算’上出错,我就针对这5人进行专项辅导。” 这样的精准教学,让他所带班级在高考前两个月,化学均分从72分跃升至82分。


平时只要接触到学生,陈琢总是忍不住“顺手”写个题目让学生做,“等会,我顺便把这个知识点给你讲清楚了”。碎片化时间的精准把控,是陈琢利用大数据对每一位学生薄弱知识点的精准捕捉,更是源于他“教育育人在细微处”的教育初心。


陈琢老师课后辅导

特色育人

搭平台建课程,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舞台


“没有好成绩不是北师大,只有好成绩也不是北师大。”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的理念,强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根系师大,这句标语不仅在文化墙上,更融入了日常育人的每一个环节。


在小学部的人工智能创新教室,郝苗雨老师正带领三年级的同学们初识“人工智能”: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简单编程让机器人“能听会说”。


“相较于单纯的软件教学,有了‘小飞’、‘未来派’这些实体智能设备,孩子们的探究热情明显更高。”从认识智能伙伴“小飞”,到用语音评测练习普通话,再到结合搭建进行创新设计,郝苗雨始终在探索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点。


郝苗雨老师讲授人工智能通识课

“双面绣传承”项目便是典型实践:郝苗雨与学生一同研究传统刺绣工艺,尝试用编程模拟绣制过程。当学生们遇到“针太细,电机无法控制”的难题时,她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大家换个思路解决问题。最终,孩子们用“未来派”搭建出模拟绣针,通过编程还原了刺绣技法——这项作品不仅斩获包头市中小学信息素养大赛一等奖,更让孩子们在技术创新中触摸到了文化传承的温度。“过程虽难,但这种‘科技+文化’的体验,对孩子成长意义深远。”郝苗雨说。


郝苗雨老师带学生模拟双面绣技法

谈及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初衷,李毅校长表示,孩子们成长于人工智能时代,必须通过系统学习建立对AI的正确认知。就像航模馆一样,这些空间都是学校育人理念在课程体系中的具体落地。目前,小学部已开设70余门特色课程,每周三、周五下午,2000余名小学生走出常规课堂,投身足球、话剧、科创等社团活动。凭借特色育人优势,学校的足球、科创项目多次在自治区获奖,啦啦操团队更是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


结语

理念与技术同频,奏响新时代育人乐章


“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学生,而是有使命、有担当、能解决问题、懂优雅生活的人。”李毅校长说道。


李毅校长展示学校育人图景

在这幅“育人画像”指引下,学校持续推进多维度探索,比如与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合作,建成内蒙古首个“脑科学实验室”,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加入“教育数字化行动百校联盟”,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让技术更精准地服务于育人目标。


这所扎根北疆的学校,正以它的教育实践证明: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温度与技术的高度同样重要。而最好的教育,永远是能看见每个独特生命、助力每个孩子绽放光彩的教育。


*文中数据源于实际应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