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 | 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发挥数字化优势,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11.29
2022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正式启动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以下简称“项目”),覆盖全区12个盟市349所原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和2519所公办幼儿园及民办普惠型幼儿园。2023年4月底,项目完成全部硬件和系统配置安装及应用培训,进入全面应用阶段,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工作要求,以“1+5”应用保障措施为发展关键词,从聚焦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动态提升、全面助力教师减负增效、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大重点任务,全面推进项目应用。
上课铃声响起,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小学董宝燕老师走进教室,打开小学语文专题课堂,带领学生开启一节生动的语文课。今天课上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董老师首先打开电子课本,通过课文范读帮助学生熟悉生字词读音,同时辅以听说练习、音视频资源等,让学生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更加直观理解文章字词句用法。
这样的信息化授课方式,在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已是常态。学校作为第一批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校,配备了小学语文专题教室、统编教材备授课系统等数字化设备,分别从数字技术赋能添动力、应用实践增实效、创新应用减负担多个角度,积极创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学习环境,推动师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2年5月,随着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的启动,学校拥有了强大的硬件支撑,但如何将这些设备用起来、用好、用透、用精,服务于教育教学,娜仁格日勒副校长有着自己的思考。
娜仁格日勒说:“如何让教师用起来,第一步就是转变思想走出‘舒适圈’,逐步从认识、适应、融合进行转变”。基于此,学校从培训入手,邀请技术人员到校指导,确保每个教师都不掉队。
随着培训工作的进行,学校老师对于统编备授课系统、小学语文专题课堂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王雨墨老师说:“丰富的备课资源、智能板书、电子课本等功能,与教师日常工作内容非常贴合,不仅丰富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减轻了教师备授课负担,多样的互动形式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系统的应用不仅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育教学带来便利,也为其他学科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船艄、码头的码、哗笑的哗,这些都是左右结构,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笔画顺序……”在董宝燕老师的小学语文专题课堂上,孩子们正根据讲解认真地在系统上进行描红练习,练习结束后,董老师基于系统反馈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的书写完成情况、整体完成率等详细的数据分析。
董宝燕老师说:“这种描红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笔画顺序,也更好地将每一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呈现出来,针对共性问题,我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实现以学定教,提升课堂质量。”不仅如此,课上董老师还通过生字卡片、翻翻卡、随机点名等功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关键时期,自治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所带来的海量备课资源,是教师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补充;多样的数字化教学工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力抓手。”娜仁格日勒说。
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基于小学语文专题课堂系统功能模块,创造性为一、二年级学生实现无纸化测评。在测评过程中,孩子们佩戴耳机,根据系统的智能化提示,逐一完成“听、说、读、写”四位一体的学习测评。无论是拼音与识字的精准掌握,还是阅读的丰富积累,亦或是表达与交流的流畅自如,孩子们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扎实的学科素养。借助智能化教学应用和模拟测试应用,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基础上,将“教、学、评”一体化标准和要求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