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答卷 | 新疆皮山:职业教育“智慧”转型

发布时间2022.09.28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科大讯飞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覆盖全国40+区域,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减负增效,以中国技术书写时代答卷,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进前行。



县城连接着更大城市与广阔乡村。作为县域内的教育高地,高中学段学校则承载着域内城乡孩子的未来。而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人口就业距离最近。某种程度上,振兴县域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密切相关。

“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在新疆皮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策略之一。当地唯一的中职学校——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下文简称皮山中职)的发展变化,是当地教育发展现状的缩影,既集中反映着又深刻影响着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境况。

写在前面 
边疆县及其中职教育

南疆之南的皮山县,位于喀喇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南边缘,与印控克什米尔交界。阻隔,不仅是茫茫沙海,还有巍巍山脉。连接,除了电信、路网支撑,更有对口支援助力。皮山有新旧两个城区,旧城区是发展受限的过去,新城区是无限可能的未来。

合围于沙漠雪山之间,偏远闭塞、匮乏落后是大众对这座边疆小城的刻板成见,笔者自不例外。

纠偏,耳闻不如眼见。楼宇林立、产业多元。走进皮山,不难发现其相较内地县城也不遑多让。十余年来,大量援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强力支撑之下,当地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迅猛,第二、第三产业,甚至第四产业快速崛起。社会变迁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发展,也对当地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劳动力素质结构优化提出需求。

发展,并不局限于社会经济的高歌猛进,还有个体成长的更多可能性。在安徽援疆的“一号工程”皮山县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标注、电商等产业蔚然勃兴。产业升级背后,规模化职业教育发挥支撑性作用。在皮山新城区,这所仅有的中职学校,为新旧两个城区的产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专业技术人才。


在这所学校,越来越多学生选择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新设专业,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农副产品“带货人”……这里承载着皮山孩子日益多元的职业梦想。

“兜底”教育
 边疆县唯一的中职学校

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皮山县职业高中,成立于1988年,先后经过四次搬迁。学校现址建成于2013年,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65000平米,为对口援疆省份安徽省全额援建。

查阅资料,循着《民族画报》摄于1994年的老照片,可以想见这所学校贫弱的过去。校园的土房子,既是宿舍也兼做“教室”,屋内无桌无床,师生围坐在地铺上完成教学。


从办学初期开设的机电和水利两个专业,到如今涵盖建筑工程施工、汽车运用与维修、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中餐烹饪、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等近二十种新旧专业。从传统课堂到智慧课堂,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向,双双迈进数字化进程。

作为当地仅有的职业教育学校,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与皮山经济社会同频发展,专业升级与学校发展紧跟产业升级步伐。


区域教育历史欠账多、底子薄,学校生源广、人数众、基础差、缺师少教……兜底教育,困境交织。2020年,学校依托皮山县智慧教育项目,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经过两年的实践探索,皮山中职以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效重塑学校教育生态,取得成效显著。

发展机遇 
政策与技术的双重“破壁”

2022年4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版职业教育法,以立法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架起“立交桥”。“新法”的施行,为南疆之南的边境小城皮山县带来了“光与热”。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由此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占地百亩的实训基地一角

“新的职教法,给我们更大的动力。发展天花板抬高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愿意选择职教学校。”

对于学校发展的未来,张红星校长充满期待。


改变,是环境所致,更是主动寻求。

2021年9月,张红星调任皮山中职,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之后,便着力推进智慧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我们也要用上智慧教育系统,让孩子们喜欢学校,喜欢学习,在学校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解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适应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就职皮山县第一小学期间,张红星亲历过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他笃信,“智慧教育是皮山教育发展的未来。”


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产业距离最近、生源类型最广,而其复杂性在皮山中职表现更甚。张红星认为,推进智慧教育深度应用,将学校打造成皮山县智慧教育项目示范校,在不久的未来,学校将在教育教学变革中获得更为显著的收益。

其实,这一设想早在2020年就得到初步验证。求职季的皮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客服班千余名学生,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为期1个多月的人机互动线上普通话学习,掌握了日常用语500句和客服用语规范,实现顺利就业。

信息技术对于职业教育的强效支撑,由此可见一斑,却不一而足。

成效初显 
从“兜底”到“培优”

“学校教学环境越来越好,毕业生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更多农牧民家庭愿意把孩子送来这里。一届届毕业生留在皮山,服务各行各业的同时也在带动家庭工资性收入增加。”

提及变化,张红星言语质朴。“孩子们更积极更自信,有更多发展机会,我觉得这就是最重要的成果。”

智慧教育应用以来,除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数字型人才也是皮山中职教育转型的核心目标之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促进中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瞄准这一目标,学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强服务区域发展的适应性,新增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

入学一年,电子商务班学生玉荪江·艾比布拉,对专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互联网很神奇,可以把皮山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以后我要用学到的电商运营技能,把地里的核桃、大枣卖到全国各地,帮助村里人致富。”


新的学年,玉荪江·艾比布拉定下了新的目标:在实训基地的直播间里学习直播带货的技巧。为此,他利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平台,努力强化语言表达能力。

“网络扩大了我们的世界,普通话就是通往更大世界的桥梁。”玉荪江·艾比布拉定坚定地说道。“我在教室大屏里看到过皮山之外的地方,都很先进,很发达,我们更要努力追赶。”


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皮山中职用足用好智慧教育这一关键变量,进一步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增效。通过教师智能学习平台和备授课一体化智能教学系统,教师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能力及备授课质量、效率双重提升。

从“兜底”到“培优”,皮山中职依托教育信息技术转型过程中,紧紧贴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结构实际,打造边疆中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样本。

2022年5月,皮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批中职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名单。

而相较于外显荣誉,张红星更看重学生成长。因此,他极其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资源在教学全程中的应用。


“我希望孩子们走出去能继续求学深造或是成为各行业的能工巧匠,更希望他们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德行才是做人的根本。”

尾声

某种意义上,观察与讨论只有以其对象所处身的客观实在为基础,才能获得相对真实性。当我们谈及边疆发展,应当抛却发展主义的傲慢与刻板成见。

与张红星校长交流中得知,44岁的他近30年的人生都与南疆相关,而今年是他来到皮山的第20年。回想过往,张红星唏嘘不已。

“那时候,当地生产运输主要靠人力和毛驴,连乡镇府都在6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不光是经济基础,人的观念也很落后。皮山这些年的发展是翻天覆地的。”

在皮山实地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常常被当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所震惊。“灾源”变“绿源”,沙海建新城,这是勤劳勇敢的皮山人勇于开拓、战天斗地创造的发展奇迹。

而发展表征的背后,是一批批援疆人前赴后继,与当地人民拧成一股绳,汇聚而成的“与子同袍”、同心戮力的民族伟力。

深入皮山,方知援疆远非灵魂高蹈式的英雄主义,其背后是一个个勤勤恳恳、倾力奉献的真实个体。风沙苦涩之地,脱贫致富的果实才愈显甘甜。

而一定程度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正是弥合经济发展与个体发展缝隙的重要养分。既教且育,智慧教育支撑之下,皮山中职教育大有不同,是现在,也是更不可限的未来。


| ZLH
编| 召南
责编| 汪贵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