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涪城区:以智慧教育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29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科大讯飞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覆盖全国40多个区域,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减负增效,以中国技术书写时代答卷,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进前行。



作为四川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绵阳市教育排头兵,涪城区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中共涪城区委、区人民政府建设“科教强区”重要决策部署,遵循“区域统筹、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应用整合、数据互通”的工作思路,涪城区于2022年2月起实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完善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形成开放的教育生态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升级,打造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基础环境

教育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项目以涪城区教体局为数据中心,建设局端机房,改造优化15所中小学校园网络,实现万兆校园网和无线网络全覆盖;更新区域内2600余套办公设备,升级832套班班通智慧黑板、15间网络教室,建设15套移动互动录播系统和1个智慧操场,为更高水平的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关键支撑。

在基础环境支撑下,涪城区着力打造智慧教育平台,形成区域智慧教育底座,对全区基础数据与应用进行统一管理,助力区域教育管理者宏观掌握教育发展综合概况,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推动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同时,积极构建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实现“一人一空间”,打破“信息孤岛”,服务全面贯通,逐步形成“云—网—端”一体化教育服务体系,为广大师生提供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学习环境,促进教育、教学业务重组、流程再造,实现过程化评估、科学化决策,大幅提升区域教学效能和现代教育治理能力,为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开放生态,优质资源全覆盖、用起来

涪城区利用开放的智慧教育底座,加快对接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第三方资源和校本资源,形成开放的资源建设生态,推进优质资源全面覆盖全区45所中小学、3100余名教师、1200个班级。课堂教学方面,除了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外,还提供智慧型备授课工具和超过28万条同步资源,有效解决乡村学校教师备课资源难寻找、数字资源难应用的问题,促进高质量优质资源直达课堂,平均每节课的数字资源应用提升2.3倍,资源的类型也从单一的课件变为十多种多媒体资源和学科专属资源的丰富组合。

作业和练习方面,提供284万余套、8400万余道试题,教师可利用智能系统按照学情组卷、知识点组卷、专项训练等不同需求进行选用。同时,涪城区组织开展“推广普及班班通智慧教学活动”,指导各校制定长效机制,加强校本研究,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观摩展示、交流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

智慧研修,助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在教师发展方面,为促进城乡师资同质共享,涪城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应用培训与教研活动,帮助各校教师认识、了解、熟练应用智慧教育系列产品,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跨区域、跨校研修协作体为核心,开展线上、线下结合融合教研,原来受时空限制的教研活动得以随时开展,实现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间的常态化交流与互动,有效提升了全区教师的信息素养。

例如,绵阳实验小学构建教师研修“自组织”圈层,深化集团校内城乡教研协作,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周频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形成“伙伴式”互助成长,发挥集团校内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更丰富的形式助力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激发乡村教育内生活力,全面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促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带动下,以杨家小学为代表的乡镇学校,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项目的统一规划下全面落实信息化软、硬件改造工作,深度应用智慧教学系统,每月的教师活跃度位居全区前三,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学校还通过“育评融合”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为全校500余名学生建设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与个体差异性。


守正创新,久久为功。涪城,胸怀“国之大者”,善谋“党之大计”,将持续以科技拓展教育边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区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在信息化驱动教育变革之路上,阔步前行!


编| 召南

责编| 汪贵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