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教育集团韩瑾:打造适性教育,助力落实“五育”并举
发布时间2024.03.2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神龙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韩瑾
打造适性教育,助力落实“五育”并举
韩瑾
韩瑾认为,智慧校园“适性”的关键就是让技术像空气一样服务于师生的发展。教育人要始终思考教育生态的打造,要通过融合自然、人文、技术等多方面的智慧,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
擦亮“适性教育”品牌
神龙小学教育集团的“适性教育”远近闻名,在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智慧校园的建设在“适性教育”品牌打造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神龙小学教育集团主张并践行“适性教育”15年了。“适性教育”简单说就是要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和“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
原来,我们一直不断地深研教材、透悟学科,不断读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发挥好教师的个体优势和团队合力,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提供“符合自然天性、尊重丰富个性、发展自适应性”的教育。教育信息化的逐步升级,为我们扩大视野、理解学习、整合学科、分析学情、精准画像等方面给予了更为高效、更为真实、更为全面的支撑,让教育现代化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神龙小学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企业子弟学校发展为省级名校,正是得益于适度地运用新技术助力教育教学变革、提质,适时地打造“物智能、人智慧”的智慧校园,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让“适性”品牌更亮。
打造各校区智慧校园特色
集团下辖宁康和湖畔两个校区,这两个校区在智慧校园创建过程中的特色各是什么?
“适性教育”发展到打造集团校时,我们也在思考不同的校区应该根据不同的生源打造不同的教育特色。所以,我们确立了宁康校区车育文化、湖畔校区融慧文化的办学特色。以文化领航发展的两个校区在智慧校园建设方面,也呈现出不同风采。
宁康校区拥有全国首个400多平方米太空舱造型车育创客空间,并逐年进行升级。根据车育教育的适切要素,确立了7大主题的教育空间,便于学生学习车的历史、车的原理、车的设计、车的制造、车模竞赛、车与生活和车企品牌价值等。整个空间采用智能化物联网控制,并设有体感机、3D打印机、竞赛机器人、人工智能套件、MR眼镜、VR汽车拼装和全息投影系统等设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项目式学习和主题创客活动,并整合多学科形成了20多门校本课程,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实践创新能力,彰显了车育文化品牌。
湖畔校区建校仅五年,围绕“教”“学”“管”“评”“服”五条主线,统筹推进核心教育场景的数据汇聚与管理。学校建立了数据中台,打通了41种终端系统,以学校、学生、教师三大数字画像为有效抓手,实现育人过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治理精准化。学校画像可以了解全校的运转状态,为各项工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学生画像可以全流程全要素采集和分析学生“五育”发展情况,有效促进个性化学习;教师画像围绕学校“三慧”的评价指标,通过伴随式数据采集的方式让评价过程透明化,为教师成长领航。初步构建了“技术融通、家校融情、课程融智、成长融慧”的智慧教育新生态。
落实“五育”并举
在以信息技术推进落实学校“五育”并举方面,神龙小学教育集团取得了哪些成绩?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然后才是利用信息化工具和手段改善改进教育方式的现代化。这个进程应该充分依托我们教育人对课程的专业理解和精心设计。
稳固“德育”之基。集团设计特色课程、主题教育、研学实践、家长课堂、名师讲堂等系列活动,将爱国教育、城市自信、志愿服务、科学精神等教育联通,形成学校设计、家长指引、学生成长的线上线下的全息德育模式。即使在居家期间,也能对学生学习锻炼、生活自理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指导,深度运用“我的成长圈”和“好习惯分享”功能,让德育工作不缺位,成长不延期。
推动“智育”创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集团采用智能评测,运用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基于各项学业数据的采集和个性化学习分析测评,引导学生自定步调开展精准学习,科学合理控制学习时间,调整或优化学习内容和学习量。同时,建立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校本化标准,结合线上平台,通过每日线上数据采集、跟踪和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集团重视数字资源建设,已搭建基础数字资源库,分学科分类收录千余种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各阅读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阅读活动,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提升“体育”成效。集团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的基础上,适时引进专业球类教练到课堂,让学生每年学会一种球类技能。借力“智慧体育”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智能手环、健康机等设备,以数据采集、线上测评和后台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将体育课程学习情况作为线上学生评价的重要数据,全面评价学生身心健康,依托结果进行反馈、干预和补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丰富“美育”内涵。集团还自主开发个性课程选课评课平台,涵盖艺术、运动、科技、语言、思维五大类别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和发展目标在网上自主选课和评教。同时加强数字书法、数字沙画、数字编曲、数字心育、智慧生态等数字化学科学习空间的建设,如数字音乐教室,除了传统的音乐课程学习,还集电子琴演奏、编曲、创作、储存分享等功能于一体,让传统美育焕发了时代生机。
深化“劳育”成果。集团以信息技术融合综合实践和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了独具特色的“蝴蝶生态课程”,通过对蝴蝶生态园区和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维护、智慧化领悟,启发学生对于生物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开发校外研学基地,开发“湖水的净化”“黄豆的一生”“春天的交响”“石头记”等主题的项目式课程,开展“小龙人‘项’问题挑战”的线上推介和评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长为爱劳动、能吃苦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集团两校区充分运用各类教育云平台、信息设备、教育应用、全息媒体等,改革学校治理、班级管理、学业监测、师生画像、家校共育和品牌推介等,践行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五育”并举。学生在车模、合唱、排舞、艺术体操等国家级平台上崭露头角,在冰球、羽毛球、篮球、足球等特色项目上收获满满,参加电脑绘画、编程、机器人、创客等比赛,有千人次获奖。“小龙人们”呈现出健康、自信、有光芒的面貌。
本内容源于《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智慧”——校长访谈录》。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科大讯飞合作出版行业第一部聚焦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的访谈合集,通过对话50位校长,还原5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见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解析技术赋能教育的真正价值。
添加企业微信
了解更多名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