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昆明八中李莉华:技教融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4.09

微信图片_20240412111347.png


微信图片_20240412111351.png

昆明市第八中学校长李莉华

技教融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微信图片_20240412111441.png

李莉华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昆明市第八中学校长。云南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人民政府督学,云南省第一届督导评估专家,昆明市首届名校长,昆明市优秀园丁,昆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昆明市人民政府督学,昆明市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近年来,昆明八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在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的同时,全校师生凝心聚力,为把学校办成“云南省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名校而继续努力。




高点突破,整体推进




昆明八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昆明八中创建于1952年,1978年被首批确定为云南省重点中学,1993年被首批评定为云南省一级完全中学,2012年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近年来,昆明八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在云南省教育厅最近一次对全省146所一级高(完)中的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五。学校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云南省先进集体,连续获云南省一级高(完)中教育教学质量一等奖,昆明市高考综合质量优秀奖、高考一本上线率优秀奖,五华区高考、中考质量优秀奖、办学水平评估优秀校园一等奖、教育教学先进集体。2021年,学校办学质量实现“高点突破,整体推进”,荣获首个“五华教育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奖。


为满足社会对优质资源的需求,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形成了龙泉校区、长城红鑫、长城新城等多点办学的格局。同时,学校也充分发挥一级一等高(完)中的辐射引领作用。2019年10月,在五华区教育体育局的统筹安排下,成立了由我校为牵头学校、19所中小幼学校组成的五华龙泉学区,确立了“资源整合、学段融通、课题导引、整体推进”的学区工作思路,立项了云南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基础教育全学段课堂教学衔接研究”,以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为引领,立足课堂教学,展开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基础教育全学段的衔接研究。通过课题引领,扎实推进学区工作,以点带面,积极推进五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11月,昆明八中还与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结成城乡共同体,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农村学校共同发展,在近一年的精准指导下,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昆明八中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共享的同时,全校师生凝心聚力,继承“艰苦奋斗、团结进取、严谨治学”的办学传统,秉承“坚毅求实、创新奉献”的校训,弘扬“务实、包容、开放、创新”的八中精神,为把学校办成“云南省一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具有国际视野”的名校而继续努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师生信息素养与学科融合




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践过程中做了什么样的探索?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第一,明确目标,提早规划。学校在十多年前就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助力教育教学向更高层次迈进,确定了“整合资源、全员参与、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并且根据学校实际工作的需要,在2010年成立了专门负责信息化项目建设和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开发建设项目部,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情况,开始自主研发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部分功能至今仍在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学校持续加大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投入和建设。2010年,第一台网络阅卷扫描仪落户学校教务处,当时的使用者是教务员;2020年,所有年级全部配备,绝大多数教师均能熟练使用。数据的采集和运用,均在一线教师群体中高效完成。目前教师已养成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习惯。从2009年学校配备电子白板,到2019年所有教室更新配备交互式一体机;从2017年有一个年级开始试点智慧课堂,到目前全校覆盖,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的建设在不断完善。这不仅得益于学校的高度重视,更得益于五华区人民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从2018年开始,智慧学业大数据监测平台和人工智能因材施教项目的建设与开展,让全区公办学校的学生免费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教育设施,享受更为精准的教学。


第二,注重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创新教学培训,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我们认为,要先有理念的更新与认同,才能够做到行动的改变。在学生居家期间,学校为了保障线上教学的效果,教学口的干部们提前认真研究、反复试用多种平台,然后对全体教师进行分层分类培训,并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每个班级都要开设直播课程,将部分教师原来对信息化运用“可会可不会”的心态转变为“要上课则必须会”。短时间内,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实战中得到了快速提升。


第三,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精准教学、精准教研路径,倡导广大教师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以突破瓶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制订了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的底线要求,让广大教师先用起来。教师掌握了相关技术后,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及其采集的数据精准有效教学,如何减负提质,成为我们重点探索的问题。在学校开展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的引领下,我们开展了基于数据、精准学情的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课型研究,从评价标准的拟定到成熟型教师的赛课展示,再到全校的倡导、推广,引导教师基于数据分析学情、基于数据因材施教,克服了凭经验上课所带来的不足,教师学会了分析数据、用好数据,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AI助力因材施教,技术撬动教学变革




2020年6月,昆明八中承办了五华区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会。这次启动会给您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什么影响?


是的,昆明八中承办了五华区人工智能因材施教示范区建设项目启动会,我校一名语文教师在会上进行了示范课——《致最敬爱的人》的教学,主题是教学生如何写颁奖词。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通过平板电脑积极互动,学生写的颁奖词作为学情数据能够实时进行展示和分析,教师根据分析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借助动态生成的学习数据,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正在发生变革,教师在不断地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大数据采集分析可以提供练习、考试等不同维度的学情分析报告,教师利用这些详细的数据报告精准找到学生的薄弱点,从而进行个性化指导。


目前,学校的自动录播教室也在高频使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课、比赛课的课堂实录。从2020年开始,学校还推行了点课制度,增加常态课的录播视频,为教研组进行常态课教学研究及诊断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随时登录账号实时观看录播视频,全校四个校区的教师可以不集中就同看一节课、共评一节课,这成了我们八中教研活动的一种常态。


您觉得信息化技术发挥实效的基础是什么?


信息化技术要真正服务教学、促进教学,就必须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学校全面推广智慧课堂以后,学校通过主题教研、课堂比赛等途径,引导教师不能只停留于形式上的信息化,要充分挖掘教育信息化的潜能和价值,切实思考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和数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奔向未来的探索与推进




接下来针对智慧教育的发展,学校有哪些规划?


智慧教育的发展,不仅是教学手段的丰富,更是教学生态的变革。没有全新的教学生态,智慧教育只能停留在最初级的使用状态,反而会成为教师的负担。因此,学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推进教育信息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促进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内在成长,杜绝流于形式的智慧教学应用。基于此,学校通过制订信息化策略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信息素养入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多元化学习体系,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高效融合,解决信息技术与教学应用“两张皮”的问题,最终构建“智冠校园”教育新生态。


为了提升教师智慧课堂信息融合创新能力,拓展教学思维,重点培养与挖掘各学科教研专家,促进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以学科组为单位,以种子教师为牵引,通过展开系列主题教研活动,通过“观摩优秀课例—优化教学设计—探索教学模式”三个阶段的集体教研,形成以点带面的成长路径,为学校智慧教育持续发展沉淀经验,为信息化教学建设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随着智冠校园各项数据不断生成,一条较为完整的可视化数据流正在显现,结合已有经验,信息中心分析相应数据,开展大单元背景下的“自主选课”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数据流中各项知识点情况,设置多样课程。学生根据自身学情报告,选择相应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师生双向选择,开设菜单式“自主选课”模式。例如,专题课,在阶段性测评前,开展学科知识点选课,根据学情难点,编排多样课程,学生根据自身数据报告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巩固学习等。这种新教学模式探索,也属于可视化数据流的应用。充分利用智冠校园不断产生的数据流,使其服务于教学,这是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精准教”与“个性学”




您觉得近几年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探索,为学校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近几年,在学校教育信息化探索的过程中,课堂的改变是最显著的。教师们反映最受益的是课堂的快反馈,实时的数据监测为及时调整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撑;立体化呈现教学资源,形象、贴切地从不同视角让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对学生思维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师生间无障碍交流互动,学习结果即时投屏呈现等都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通过微课和个性化作业的推送解决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学习需求的不同。我们也借助一些信息化的平台和方式,在各种长短假期中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提高假期作业的有效性。每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接受度和自身的信息素养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与探索过程中,也遇到了全员推进使用的难点,我们让那些较少使用的教师看到用得好的教师用出了成效,教师对信息技术也逐渐从“被要求”转变为“自我需求”。当应用数据进行精准教学成为教师的一种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这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在全校所形成的一种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也推动了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昆明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952年,系云南省一级一等高(完)中。学校在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了“高中初中共同发展、课程建设多元推进、体艺教育独树一帜”三大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学校体卫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


微信图片_20240412111400.png

本内容源于《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智慧”——校长访谈录》。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科大讯飞合作出版行业第一部聚焦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的访谈合集,通过对话50位校长,还原5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见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解析技术赋能教育的真正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412111406.jpg

添加企业微信

了解更多名校案例

微信图片_2024041211134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