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学术交流大会暨第五届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在天津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26
4月25日,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变革学术交流大会暨第五届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在天津召开。大会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中小学教育处、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承办,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靳诺,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剑萍,中央社会工作部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第十四次联合党委委员、全国政协办公厅原主任杨利群,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聂小林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郝奎刚主持。
本届大会是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的同期学术活动,聚焦“AI赋能基础教育教学变革”主题,旨在从政策导向、行业趋势、技术赋能等维度,共同探讨AI技术如何重塑基础教育生态,深入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变革。
靳诺在开场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是一场深刻变革,是技术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学习方式的全方位深化融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将紧紧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的要求,发挥桥梁的纽带作用,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和协同,推动教育装备领域的创新发展,为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支持。
李剑萍在致辞中指出,天津近年来始终将智慧教育作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构建了“示范区引领、实验区突破、示范校辐射” 的立体化发展格局。未来,天津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行动,与全国教育同仁一道,深耕基础教育“基点”,激活AI赋能 “引擎”,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 “天津智慧”。
聂小林在致辞中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面临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有安全、准确性、教育的适切性等挑战。科大讯飞在国内率先提出并持续推动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用技术助推探索大规模“因材施教”实现路径。
教育部义教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熊璋以“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为题作主旨报告,从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战略性、坚持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性、落实人工智能教育的操作性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生态的重构效应,探讨教育体系如何应对技术冲击,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以“人工智能融入教育:大模型如何赋能课堂教研提新质”为题作主旨报告。他指出,课堂是育人主阵地、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场景,课堂教研是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一环,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以课例教研提新质。
科大讯飞副总裁周佳峰围绕“从工具到伙伴,AI重构未来教育生态”主题,分享了科大讯飞依托全栈自主可控国产教育大模型,贯通产学研用,构建人机协同共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会议现场,周佳峰发布了新一代智慧课堂:进一步升级星火教师助手、全新升级AI黑板、全新发布AI学伴。
专题报告环节,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伟,天津实验中学校长刘晓婷与杭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吴锋刃分别围绕“AI育西岸 至臻未来——河西区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分享”“在智能浪潮中重构教与学的育人图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新生态——杭外‘一轴·双台·三界·四维’模式的实践探索”主题进行分享。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俊英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装备部门工作者、中小学教师、行业从业者近千人和与会嘉宾发布《第五届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天津共识》,指出人工智能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加速教育系统变革的进程,将以本届大会为契机,在人工智能教育装备领域积极采取行动,加强各方协同,推动AI赋能教育的深入发展。
本届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逾80000人次同步观看会议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