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人工智能与科研范式的转型”平行论坛举办

发布时间2025.11.11

11月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共同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支持,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家开放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大讯飞协办的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为主题,来自全球五大洲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67位嘉宾,其中有70余位境外高水平大学校长、20余位重要国际组织负责人,近20位院士、200多位国内大学书记校长,近千位代表参会。


当日下午,“人工智能与科研范式的转型”平行论坛顺利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原校长严纯华出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分别主持平行论坛开幕及主旨报告环节。

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李楠

右:浙江大学副校长陈刚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科大讯飞副总裁汪张龙,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出席论坛并致辞。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科研的基本模式,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并推动科学范式的根本性转变。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人工智能能够高效地处理海量高维数据,帮助科技资源集中解决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在促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中国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例如,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实施人工智能教育行动,加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推动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布局建设一批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开展有组织科研,塑造包容审慎的人工智能科研创新生态。然而,高校在推进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算力等数字基础设施制约、科研组织模式滞后于变革需要、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缺乏健全的科研安全治理体系等深层次问题。因此,为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推进科研范式变革中的作用,必须凝聚世界各国高校的集体智慧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力量,深化交流合作,采取有力举措,营造创新生态,积极应对风险挑战,探索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舒华致辞

科大讯飞副总裁汪张龙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实现阶跃式发展,科大讯飞依托“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星火大模型迭代升级。11月6日,刚刚发布的深度推理大模型讯飞星火X1.5,在全国产算力平台上攻克MoE模型全链路训练效率,在模型参数小一倍的情况下对标国外领先水平,多语言能力支持130余种语言,为世界提供第二选择。在教育领域,讯飞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打造教育大模型;与多所高校共建学科大模型,如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大模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元古大模型”等,推动学科大模型在高校科研中的深度应用。在科研赋能方面,讯飞联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发“科技文献大模型”与“星火科研助手3.0”,服务超13.5万科研工作者;在AI for Science领域也取得实质性进展。最后,他呼吁高校与企业携手,围绕重点学科共建领域大模型,推动多语言AI融入全球教育,强化人工智能伦理与教育治理,以AI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科研范式变革,共建“人机协同、共生共进”的全球高等教育新生态。


科大讯飞副总裁汪张龙致辞


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在致辞中指出,阿拉伯国家将AI视为巨大机遇与迫切需求,正将AI纳入国家战略核心,如阿联酋《2031年国家人工智能战略》、沙特“2030愿景”,核心任务是赋予年轻一代适应并塑造未来的技能与信心。为应对数字鸿沟、隐私伦理等挑战,他呼吁深化全球合作,坚持“共同创造、共享研究、伦理应用”三大原则,确保AI赋能教育、服务人类,培育未来思想者与引领者。


阿拉伯大学协会秘书长阿姆尔·埃扎特·萨拉马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洪武,悉尼大学副校长乔安妮·赖特,澳门大学校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宋永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米凯尔·林斯特伦,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南昆士兰大学校长凯伦·纳尔逊,诺丁汉大学副校长、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乔纳森·加里波第,东京科学大学副校长林宣宏等8位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分别围绕AI与高等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学术诚信维护、数据共享、艺术人才培养、科研范式转型等内容作主旨报告。


唐洪武

乔安妮·赖特

宋永华

米凯尔·林斯特伦

金一斌

凯伦·纳尔逊

乔纳森·加里波第

林宣宏


论坛的圆桌对话环节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郭广生主持。浙江省智能教育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教育学院长聘教授黄昌勤,科大讯飞副总裁、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士进,美国东北州立大学副校长丹·马伯里,南昆士兰大学副校长、澳大利亚国际教育协会会长任毅,加纳发展研究大学校长塞杜·阿哈桑围绕“人工智能与科研范式的转型”的主题,针对高校建设经验、企业力量支持、当前主要困难、未来发展方向、政府与社会需求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圆桌对话环节


科大讯飞副总裁、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士进重点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两大路径——基于深度学习的科学任务建模和大模型赋能科研创新。他详细介绍了科大讯飞在生物科技、科学装置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以及讯飞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基于科技文献大模型推出的星火科研助手在服务科研工作者方面所取得的应用成效。他表示,目前讯飞正积极与高校携手推进学科大模型建设,助力人工智能与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在化学、化工等领域攻关科学知识推演大模型,推动AI从“辅助工具”向“科研伙伴”的关键跨越。


科大讯飞副总裁、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士进作圆桌分享


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论由科大讯飞全程提供讯飞听见同传服务支持,为论坛的顺畅、高效交流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作为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的平行论坛之一,“人工智能与科研范式的转型”论坛汇聚全球教育界与科技界精英,围绕人工智能时代高校科研范式、学科建设范式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探讨了AI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科研范式变革的多元路径。未来,科大讯飞也将继续携手全球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兼具智能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新型人才,助力打造数字赋能、跨界协同、交叉融合的全球高等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