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全覆盖——北京市属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开课啦!

发布时间2024.09.12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为了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从2024年秋季学期起,在市属公办高校全覆盖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近五万名大一新生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学习。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感知和理解人工智能技术,辅助教师打造生动鲜活的智慧课堂,科大讯飞为人工智能通识课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运用星火大模型、AI数字人、知识图谱等核心技术,统一构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实训环境,有效了支撑学校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不同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在真实的实践实训中巩固学习成果。

图片

图片

打造专属知识体系,探索特色教学新模式

针对北京市属高校数量众多,学生群体在专业背景、学习兴趣、知识储备上的多元化特点,人工智能通识课程精心规划为理工版、管文版和艺体版三个版本,同时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并赋予学校高度的自主权。学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组装”课程,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内获得实质性的成长。

各校在课程建设和组织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出一校一品的特色,在教师有组织教学、实践教学、产教融合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设计与改革。从校内外深度合作的联合教研,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从尖端实验室中精心设计的实践项目,到融合学科特色的课程设计;从激烈而富有启发的AI学科竞赛,到深入科技企业实地参观的沉浸式学习——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社会的全方位学习桥梁。

图片

融合多项AI能力,打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平台内融合了多项科大讯飞核心AI能力,致力于打造一个全新的智慧教学生态,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为师生所用,成为教师得力助手,学生学习伙伴。

借助AI数字人技术,伴随式的数字教师以其逼真的形象和生动的表达,可以随时解答相关疑难问题,并在课中视频学习中与学生实时互动、自动出题、答题辅导,营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沉浸式学习氛围。

图片

图片

图片

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建设理念,精心设计了演示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等不同实验内容,并将星火大模型代码能力,充分应用于实训实验之中,寓教于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课程还配套提供了智能体开发工具用以辅助大模型相关的实训教学,支持AI绘图、文本生成、数据分析、智能体等多项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复杂大模型实训任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图片

依托智能化的教学功能,课程可以灵活适配高校不同培养方案,并提供闯关式、自适应式两种学习模式。根据教学安排,教师可以通过逐步解锁课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也可以让学生基于知识图谱生成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进行自适应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薄弱点,开展更全面的学习指导,让教学更精准。

图片

智能出题系统的引入为学生们提供了个性化的练习体验。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水平,系统可以自动生成适合的练习题和测试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即时给出反馈,提升学习效果。平台还开辟了“码上学生社区”,学生们可以便捷地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实时或异步的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答疑惑,共享学习资源,进一步拓宽了学习视野。

此外,为了更好地辅助线下课堂教学,智慧教室内的硬件系统可以无感知采集课堂的过程数据,包括师生行为图像、师生音频流、课件流、板书流等;借助语音转写、计算机视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实现对教师、学生、课程3大主体、12个评价维度、28项评价指标项的智能化、可视化分析,助力过程性、伴随式课堂质量评价。系统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定制化的教学策略和课堂分析报告,通过预测教学效果的趋势和规律,为教学活动的实时调整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图片

图片

聚焦跨界融合应用,拓展“AI+专业”新视野

市教委充分发挥北京高等教育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面向全市高校征集了一批人工智能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案例课程,并结合《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关于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划分,将案例细分为教育、司法、医疗健康、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农林牧渔、先进制造、能源动力、金融服务、体育艺术等2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面向领域。

图片

征集启动后,不仅市属高校积极参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部属高校也踊跃参加,共提供案例50余个。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人工智能与航天应用》课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智能制造》课程、北京电影学院的《用AI做电影:人工智能变革下的电影制作》课程、首都医科大学的《医学人工智能:现在与未来》课程、中国农业大学的《神农大模型——大模型助力农业智慧化发展》课程、北京工商大学的《舌尖上的AI》课程、北京物资学院的《AI+智慧物流》、中央音乐学院的《AI与交响乐》等等……这些案例跨越了传统学科的界限,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巨大潜力。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讲解,学生们不仅能够深刻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原理与应用场景,更能在未来的专业学习中树立使用人工智能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进而点燃他们学习与探索的热情。

接下来,市教委将对人工智能通识课进行持续迭代升级与智能化改造,大力提升课程的质量与教学效果,强化人工智能与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案例的范围和数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AI技术的应用。北京市人工智能通识课虚拟教研室也将进一步发挥作用,成为促进教师间交流研讨、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持续创新与完善。为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市教委还将组织北京市人工智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和实践能力的舞台。科大讯飞也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推动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改革,为AI领域优秀人才培养贡献更大的力量。

*文章内容部分改编自《现代教育报》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