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作业“萧山模式”:数智转型,打通作业减负提质“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12.03
2023年,萧山区携手科大讯飞,启动“双减”智慧作业项目,深入开展作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尝试,实现了作业资源的共建共享、作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作业管理的决策督导。目前,萧山区“双减”智慧作业项目共覆盖区域内135所中小学,其中43所学校被评为实验校,5所学校被评为标杆校。各校已基于智慧作业平台布置作业近9000次,采集学情33.4万余份,累计生成错题1.5万余道。
12月1日下午,在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中,由萧山区教育局组织的“数智转型,打通作业减负提质‘最后一公里’微论坛”在天津举行,聚焦数智转型,面向全国呈现萧山智慧作业落地的思考与实践。科大讯飞教育事业群副总裁、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丁鹏受邀出席本次微论坛,与专家、校长们共同对话新时代背景下的作业新样态。
本次论坛分示范引领、实践交流、未来思考三大环节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教育数字化和教学改革的理论建构、区域顶层设计以及作业数字化改革落地的总体布局、实施路径、特色模式和减负提质效果等议题展开了对话讨论。
示范引领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首先作《以作业评价数据多元化促进教学创新》主题报告,介绍了科技与教育相互激发的动态进程和当下挑战、课程改革走向素养导向的育人逻辑、数智赋能当下教育变革进程等内容,并着重介绍了作业评价数据多元应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他表示,智能化数据采集已经逐渐进入到常态化作业、评价过程,数据伴生性采集、汇聚也正在推动过程性评价有效实施,教育大数据的深入落地助力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和科学的教育治理。他还强调,教育数据多元应用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数据素养,教育数字化需要以生态观持续实践、迭代发展。
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平作《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萧山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萧山作为杭州大区,教育起点高、底蕴深,教育体量庞大、体系齐全、体制多元。面对城乡教育不均衡、教育减负增效、教育评价改革、教育现代化治理等问题和发展需求,萧山区通过AI大模型为全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搭建智慧作业平台支撑区校智慧作业改革,以“数智桥梁”填平“发展鸿沟”;“人机协同”,打造出以智慧课堂为载体的全场景智能教学环境,实现数据驱动下的精准教学;以“智慧评价”提升“综合素养”,破解教育评价问题;依托数字基座,运用AI能力整合多源数据,建设师资均衡治理系统与招生预警机制,强化数据治理能力。
实践交流
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特级教师钟玲芳作《数智转型 为学生成长赋能——萧山区作业改革的创新实践》微报告。钟玲芳指出,萧山区依托数智平台,致力于数智转型、实施区域性作业改革,紧紧围绕“为学生成长赋能”的核心目标,坚持教育逻辑,探索人机协同,落地AI赋能;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构建智慧作业资源库、利用数据驱动的个别化反馈、作业评价改革等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高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追求“减负增效”的最大值;通过科学设计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智慧作业应用覆盖多所学校,形成多样态校本应用模式,创建作业数字化改革区域样板,获省市推广。
萧山中学校长、浙派名校长培养对象方飞燕分享了基于智慧作业的县域高中学业质量提升探索。萧山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构建了全过程的“1644”作业模式实现精准教学:课前,教师借助技术手段,推送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完成课前作业;前测数据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至教师,教师精准备课、设计教学过程。课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智能技术完成知识的探究及课堂作业,作业统计数据实时生成,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收获多元评价,教师实时进行教学过程的修正完善;课后,教师通过智能化技术推送同步练习,分享学习资源;课外,根据全程收集作业数据,教师根据数据多元分析调整后续教学,形成完整的智慧闭环。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课程与科研处主任明欣分享了学校在数字化转型下新型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构建了全场景作业应用模式,包括课前速测精准把握学情、课中讲评高效精准指导、课后练习个性化提升,涵盖多种作业类型,满足教学需求。明欣表示,数字化转型下作业设计有四个关键点:一是资源建设,通过精细化标注题目、多渠道建设校本题库等筑牢根基;二是要聚焦学生需求,通过对学生错题的深入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知识漏洞,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设计,实现减负增效;三是要通过多维度的学情反馈优化教学决策,提升教学质量;四是通过错题管理智能化强化知识巩固。
萧山区世纪实验小学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滕闽军分享了《精准数据:小学作业可视化评价的世纪光轴》微报告。世纪实验小学持续探索更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作业可视化评价模型,采集作业“小数据”优化课堂教学,聚合学情“大数据”强化学情诊断,全数据融合,诊断教学效果,驱动教与学的持续改进,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评价。学校具体实践创新包括以数智评估把脉作业方向,让作业设计从经验型走向数据型;通过信息平台赋能作业分层,让作业布置从同质化走向个性化;基于数字画像反映实施效果,让作业评价从模糊性走向精准性。
银川市实验小学副书记、副校长朱莉莉分享了学校基于智慧作业平台的作业实施策略。学校通过智慧作业平台实施“五育融创,和育未来”课程品牌,以数字化手段推动多学科、多维度、多层次的智慧化作业实施。实施前精准施策,通过聚焦问题明确方向,确定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等目标,制定方案并安排培训、公开课等活动。学校在实施中创新作业形式,如多种采集方式、分层设计等,形成全学段作业设计及数字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为“教-学-导-评”四环节,有纸笔互动和听说互动课堂模式,提升讲评效率、掌握学情并减轻教师负担。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理事长郝志军基于区校实践经验,进行了针对性点评和建议。郝志军表示,萧山区创造性地把人工智能、大数据融入作业全流程,利用技术赋能作业减负提质,让成效可视化,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目标明、手段新、任务轻、措施实、效果好。他建议,要进一步强化引领性、思想性、育人性,要更注重整体性、关联性和优化技术性,实现更综合地育人。
未来思考
圆桌沙龙围绕“新时代下作业新样态”主题,探讨智能化作业系统改进作业管理、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具体路径。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育技术教研员、副研究员王小明主持沙龙,与浙江省教育厅数字化改革办公室吴进高、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智能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丁鹏、天津益中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执行校长袁爽、萧山区文渊实验初级中学执行校长钱伟、萧山区回澜小学校长沈丽、萧山信息港小学副校长韩雪共同对话。
针对“新时代下作业的挑战与机遇”话题,吴进高表示,当下作业改革面临着作业量与作业时间的控制、作业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作业评价和反馈机制的改进三方面的挑战,而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迎接这些挑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赋能与支持。袁爽表示,作业体系的改革应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驱动着必须对作业形态进行根本性的重构与革新,需要抓住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
针对“作业新样态的实践探索”话题,钱伟介绍了大数据背景下更好地设计作业的路径:一是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作业支架,包括文本支架、图表支架、图形支架、情境支架、协同性支架等,二是利用大数据刻画出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认知水平,设计更为个性化的问答内容与方式。针对“作业新样态的实践探索”话题,韩雪介绍,信息港小学实践了弹性作业、创新作业和开放作业三种作业新样态,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重视情境,有助于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针对“作业新样态的评估与反馈”话题,丁鹏认为,技术角度上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三步骤,对应到作业的应用场景中即为“作业数据采集-作业数据分析-作业数据应用”,作业数据采集要自动收集和整理学生的作业答案,为老师减负;作业数据分析是使用大模型、大数据分析学生的错误类型,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常见错误和难点,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作业数据应用包括利用数据如何反哺教学设计、作业设计。沈丽介绍了回澜小学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学校作业的智慧化设计与管理的具体实施,包括作业的智能创建、智能批阅,大幅减轻教师负担;利用数据课前基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作精准教学讲评,课后归类错题,精准巩固薄弱知识点。
王小明表示,新时代背景下的作业新样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多元需求;倡导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迁移;提倡技术赋能,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