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素养成长型课堂变革”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发布时间2025.04.02
3月27日至28日,北京市东城区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学术年会在北京市东直门中学顺利召开。会议以“智慧教育赋能教育强区建设 深化素养成长型课堂变革”为主题,汇聚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全国多省市教研机构代表,通过主论坛、5大分论坛、12场课堂实践展示,系统呈现了东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成果。
课堂见真章:从学科教学到素养育人,素养成长型课堂实践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教与学,将课堂内容转化为素养发展,需要融入更多创新思考与主动实践”,东城区教委主任周林指出。自2020年起,东城积极回应课堂教学改革与教研转型,创新性提出在全域推进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五年间,课堂模型经历了1.0版到3.0版的升级,从“全域理念共识”到“有效推动课堂构建”再到“课程与课堂有效衔接”,素养成长型课堂建设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性突破。
“AI赋能素养成长型课堂”展示成为本次会议最大看点,12节课直观呈现了东城一堂好课的生成演进过程。星火大模型下的课堂采用“人机联研 即时议课”的创新教学形式,教师、学生、教研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借助人工智能生成的课堂分析报告,科学有效地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一堂课的循证教学研究,并通过循证教研将一堂好课的生成演进过程进行了可视化呈现。可以说,从“知识传递”转向“素养生成”的东城课堂改革,是教研、技术、评价系统的全域联动。
联盟启新篇:从经验到证据,“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成立
作为学术年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数智课堂循证教研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东城区教育教学研究正式迈向“协同创新、数据驱动”的新阶段。
该联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中心、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发起,联合全国14个省市的24家教科研机构共同组建,首批成员单位覆盖广东省、浙江省、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湖南省等,初步探索构建起覆盖中东西部、辐射城乡的教研协同网络。
东城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佑明表示,“联盟的成立既是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的东城担当,更是区域在推动教育公平方面的主动作为。”未来,联盟将以“共建共享、互惠互鉴、平等合作、创新发展”为发展理念,聚焦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与学方式变革的关键问题与重点领域,共同探索教研转型提质新路径。“面对新时代教研转型中的现实挑战,教研如何主动对接技术红利,支持和引领教育不断自我超越,形成“高峰迭起”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态势,教研人和教育人必须同题共答。
联盟的成立不仅为东城教研注入了“数智基因”,更希望为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东城教研实践样本’。”东城区教科院院长崔楚民在联盟成立仪式上强调。
基地启新程:研训一体赋能,人民教育出版社研训实验基地挂牌成立
东城教科院正式挂牌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研训实验基地”。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编研出版的“国家队”,人民教育出版社致力于基础教育各级各类教材的研究、编写与出版。此次基地成立,将聚焦教材实践、教师分层研训、课堂实践等课程教学改革核心议题,打通东城课改“最后一公里”。
东城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高伟表示,研训实验基地的成立,实现了国家资源与区域实践的双向赋能,让教材改革真正扎根课堂。东城将依托基地,进一步深化课程教材研究的本土化实践探索,并借助基地优质资源,一体化推进东城“强师工程”建设。
以改革之笔,答时代教育之问。从素养成长型课堂的生动实践到数智教研联盟的跨域协同,再到人教社研训基地的课改攻坚,东城区2025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以改革创新为主线,展现了区域教育改革的系统思考和务实行动。
这场学术大会不仅展现了“首善之区”的教育担当,更以“课堂教学改革小切口”推动“育人变革”,为北京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更多东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