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弋江区第四期种子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08.07
为进一步促进芜湖市弋江区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发挥种子教师的带头引领作用,8月2日-4日,弋江区教育局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第四期种子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
本次培训为期三天,聚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根据教师实际需求,多元形式设置了“前沿理论引领”“智慧课堂教学”“大数据精准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系列培训模块,全区共60余名种子教师参加此次活动。
开班仪式上,弋江区教育局智慧教育应用指导中心主任任忠友在致辞中指出,弋江区在智慧教育建设方面一直走在芜湖市前列,区域范围内率先实现了智慧课堂全覆盖,他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可以深化智慧课堂与日常教学的创新融合,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弋江区智慧课堂的常态化应用成效。
8月2日下午,科大讯飞教育技术研究院王涛首先分享了新课改背景下数字化赋能的精准教学新样态。他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应对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创建数字社会需求在教育领域实施的解决方案,并从预设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设计、评价学生学情三个方面具体分享了数字化赋能背景下的精准教学实践案例。
随后,弋江区中小学教师代表就智慧课堂教学进行自身经验分享。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侯迎在四年级古诗文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及课文类型,以“情境”为依托,构建助学系统,灵活地运用智慧课堂平台的立体互动功能,达到智慧教学目的。芜湖市利民路小学胡燕从数学学科出发,分享了在“最小公倍数”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智慧课堂来重组教材、数据驱动、丰富素材,绽放课程的学科味、技术味和人文味。安徽师范大学萃文中学大学城校区孙曼曼在中学物理课程教学中,利用智慧驱动、大数据助力评价等方式,实现了物理教学的因材施教和分层学习。
在大数据精准评价辅助教学方面,芜湖市南瑞实验学校柴红分享了自己在双减背景下的小数学作业设计改革中的经验,她从前置性作业、实践型作业、复习型作业、口算型作业以及拓展性作业的案例分别展开,展示以智慧课堂为平台的作业布置和数据分析是如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式、解题技巧与数学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芜湖高新区实验学校杨有负则从英语学科角度分享自己在作业设计和精准讲评上的经验,他表示大数据精准评价可以帮助老师优化作业设计,促进精准讲评、实现“补救性”教学,能够让老师及时关注和弥补学生学习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以评为学、以学定教”。
弋江区教育局党工委副书记、教研室主任詹玉坤在培训首日结束时作总结发言,他希望各位教师充分利用本次培训会的平台,相互学习,沟通交流,将好的教学经验和做法带回各自学校,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全面提高信息化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弋江区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在前一日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的基础上,8月3日的培训模块主要聚焦于实操演练。全体参训教师首先围绕智慧课堂梳理教学流程及信息技术应用融合点,随后分组选择具体章节布教案设计任务,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按照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说课。在研讨共创的氛围下,教师间互相交流,积极分享,将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切实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月4日上午,来自省内外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的典型学校也于活动上进行了经验分享,用实例展现智慧课堂与精准教学的教育成果。
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李超思分享了自己在赛课方面的丰富经验,她从赛事分类与选择、课例选取、研读备课、设计磨课等方面详尽分析了在参与一场赛课时老师们要注意的事项,并分享了系列实用书籍和平台供参训教师参考取用。
温州市绣山中学张丽带来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实践分享,她认为未来教师的数据素养至少包括数据意识、数据思维、数据知识、数据技能和数据伦理等方面,并通过案例分析,分享自己在日常时间教学中利用数据赋能,达到教学评一致、精准教学的经验。
上海市天山第二中学何雯洁分享了基于大数据的精准讲评教学模式,她以智学网平台为例,展现了数据支撑下的丰富教学资源和个性化的作业呈现及评价方式,并表示,数据驱动下的精准学情分析能够积累日常学习数据,更好把握学生的动态学习过程。何雯洁还分享了自己在数据驱动下的三种讲评方式:一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评,二针对差异问题开展分组交流,三针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8月4日下午,各小组教师代表进行智慧课堂的说课展示,直观体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的革新作用。本次培训实行任务积分制,结合课堂互动、说课展示、抢答游戏得分等环节,根据积分排名,最终评选出优秀学员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
教育数字化转型正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共同任务,通过本次种子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活动,弋江区的老师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价值,智慧教学、精准教学等理念更加深入到教师心中,作为弋江区智慧教育的践行者和开拓者,老师们将从实践出发传递智慧教育应用模式,助力弋江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 钟婷婷
责编| 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