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萧山模式”:探索智能体应用的区域实践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11.25
11月23日下午,在“第五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七次学术年会”现场,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组织的“‘智能体应用的区域实践与创新’微论坛”在成都举行。本次微论坛聚焦智能体在区域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突出场景示范与互动体验,旨在回应国家人工智能教育政策,提供区域应用范例,并就智能体在教、学、研、评、管方面的实践路径开展研讨。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永和,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平,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伟,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仕则,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董柯锋,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智能体教育应用展开了对话讨论。会议由萧山区教育学会会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夏国良主持。

示范引领篇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永和作《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与变革》主题报告。
吴永和指出,迈入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赋能各行各业,已深刻地改变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报告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新需求、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实践新探索和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新思考三个方面阐述,其中发展新需求从国家相关政策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进行分析,实践新探索从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和大模型、提示词和智能体的教育应用等方面阐述,发展新思考从“人工智能+教育行动”、基座之石、融通之桥、生态之群和创变之路等方面阐述。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章建平作《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萧山以“江河湖海潮”构建数智赋能体系,推进新质学校建设。作为全国新型教育学实验区及多项国家级、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萧山筑牢数字基建、激活教学赋能、深化治理变革、培育数字生态,推动教育者向“学习设计师”“教学创新者”“共生协作体”转型。萧山数智教育实践回归育人本质,以技术赋能教育共富,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基层样本。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夏志明作《智能体开启萧山教育新篇章》主题报告。
萧山区积极推进智能体赋能教育,构建“365”顶层机制,旨在实现AI与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师生素养、补齐城乡差距三大目标。通过课堂、课程、课题三条路径,智能体已覆盖教、学、评、管、研、育六大场景,广泛应用于全区各学段,不仅支撑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构建起师生家校社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生态。


实践交流篇
智能助教场景
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仕则分享《基于大模型的教育数字生态构建与创新应用实践》。
深圳市龙华区依托大模型技术,构建“1+4+5”人机协同AI融合新生态,通过1个AI底座、4大应用场景、5大AI助手,打造全域领先的大模型能力,建设龙华教育专属知识库。智能体应用在学科教学上百花齐发,英语学科通过“数字人引导问答”“口语测评”“绿道探索”“作品投票展示”智能体,贯穿教学全流程;地理学科引入“地理谜汤”智能体,以游戏化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数学学科则通过AI智能体实现特殊教育学生的“一生一作业”。智能体作为教学载体,有效推动“师-机-生”三元协同,助力教育减负、提质与创新。

智能助学场景
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小学校长章小燕分享《贯通创意生成到成果完善的实践教育新路径》。
市心小学响应萧山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基于“人智协同”理念,打造三类智能助学体:创意支架解决发明选题难题,过程助手助力形成系统方案,智能诊断推动成果迭代完善。三者形成育人闭环,既赋能学生创新,又坚守教育本质。目前学校多项学生成果已入选相关展览。

智能助研场景
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马建伟分享《智研融合,育见未来——天津河西智慧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天津市河西区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以教研数智化驱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了“双轮驱动、三维保障”的数智教研体系,精准应对资源低效、研析经验化、成长模糊化三大瓶颈。实践聚焦四大场景:通过“哪小吒”大模型实现资源精准触达,打造教研专属对话式资源检索智能体;依托全链路数据实现学情科学循证;打造数据闭环支撑循证教研;构建教师画像推动精准成长。

智能助评场景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高杨分享《AI重塑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萧山区引入智能技术全面优化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在课堂教学、作业反馈等关键场景的应用,实现了从依赖“经验驱动”到依托“数据驱动”的深刻转变。这一变革推动教学评价由静态、单一的“评判尺”,升级为动态、多维、助力师生持续成长的“导航仪”。

智能助管场景
杭州市萧山区实验幼儿园园长陆羽嘉分享《饭饭小管家·校园餐的智能化管理》。
“饭饭小管家”是萧山区实验幼儿园依托大模型与智能体技术,建构集“数据采集—智能研判—责任优化”三色看板管理思维的智能体。它将食材入口到剩餐出口的全链条品质管控流程以高度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呈现,推动了幼儿园在校园餐管理过程中源头清、决策准、落地实的精准提质。

专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永和指出,智能体应用绝非技术的简单叠加。主题报告和经验分享立足区域和学校实际,通过人机协作重构教学、管理全流程,彰显了教育智能体应用的系统性和代表性。他表示,当前,大模型技术不断发展,加快了人工智能引领教学变革的速度,而大模型驱动的教育智能体作为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沿探索,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新时代,区域要以智能体技术为支点,突破传统教学系统“人机替代”的简单逻辑,建立“人机能力互补”的教学关系,推动智能体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互动展示篇
论坛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与展区。萧山区带来了融合杭州文化的文创周边现场制作体验,并现场展示了AI大屏、奇思妙问好奇窗等智慧教育产品,让参会者能与各类教育智能体直接对话,亲身感受其在教学场景中的实际效能,共同触摸智能教育的未来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