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沙县: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发布时间2022.10.15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科大讯飞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实现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建设与应用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减负增效,以中国技术书写时代答卷,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进前行。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步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无疑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词。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围绕“总校制”改革、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着力补短板、抓改革、塑内涵、提质量、促公平,着力打造区域优质教育高地。

立德树人为本,优质均衡为纲。2022年,沙县区以全域性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建设教育强区为驱动,以教育教学改革为中心,率先启动全省首个智慧教育项目。按照“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建设思路,沙县区正在构建以“因材施教”为核心的沙县智慧教育生态。

聚焦优质均衡:以城带乡,共建共享

为破解基础教育发展城乡间、校际间不均衡等难题,三明市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从市区向县域拓展延伸,在全市开展“总校制”办学改革探索。

依托智慧教育,沙县区进一步深化落实“总校制”办学改革,以数字化之力,加速解决基础教育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资源配置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均衡等问题,积极推动基础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和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扩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

借助“双师课堂”建立“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有效缩小校际、城乡差异,解决“缺资少教”开不齐、开不好课的问题。围绕中考复习,沙县第一中学带动沙县区第三中学、沙县区第六中学、沙县区城南中学,利用三个课堂开展复习指导教研活动,共享优秀教育资源。针对乡村校音乐课开不齐的问题,沙县区金沙第二小学带动沙县区夏茂镇第一中心小学和沙县区南霞乡中心小学,借助美育教学平台与专递课堂,让孩子们通过听、说、看、演品味音乐的韵律,感受艺术之美。即便青山相隔,城乡孩子仍可透过大屏,共享“五育”资源。“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模式,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乡镇薄弱学校。

聚焦课堂改革:精准教学,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育人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发力点。依托智慧教育平台,为全区提供小、初、高优质教学资源超71.8万条,新高考、新中考精品试题资源100.5万道,学科专题课程资源29328份、德智体美劳等优质资源9535份,建成了全区丰富的资源库,为城乡、校际课堂质量提升提供强大支撑。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信息化素养,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沙县区在沙县智慧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中,为全区中小学学校提供了备授课系统。通过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数据与资源,实现课前有效预习、课上及时评价、课后个性化练习以及资源拓展,从而形成教学数据循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沙县第一中学,智慧课堂与课堂教育深度融合,助力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转型,推动精准施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推动学科智慧教学模式创新,真正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校、在课堂真正“吃饱”“吃好”。


聚焦“双减”:减负增效,五育并举

“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沙县区高度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前提。为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沙县区启用“智慧心育”平台,健全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全区中学生心理普查工作,通过测评对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学习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等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和评估,并分析生成精准的个人心理画像,协助各校老师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0238名学生参与,测评完成率达90%以上,测评良好率达81%以上。

此外,为不断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沙县区引入课后服务管理系统,学校依托平台智能选课排课等功能,实现对综合实践课程、手工类、艺术类等社团课程高效管理。同时将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学习制作相关作品,留存在课后服务大数据中心看板中,供学习参考,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及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以沙县区翠绿小学为例,通过智能选排课提升学校教务管理效果,使得原本1周的校级排课工作缩短至17分钟,同时智能整合,提升资源应用效能,先后整合了20余间教室,调动了60名校内教师,共计开设了60门校内的课后服务课程,周参与5天的学生达99.81%,日均课后服务时长达120分钟,课程满意度达99%。

迈入新阶段,面向新征程。为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沙县区加强组织领导,优化顶层设计,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建设融汇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深化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筑梦”工程,以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改革工作走深走实,积极探索“沙县经验”,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谋新局、开新篇!


编| 召南
责编| 汪贵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