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一中:11年信息化探索,成为江苏智慧教育名片

发布时间2023.02.20

26.jpg


江苏南通,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在教育上,这座城市总是有“敢为人先”的勇气。近代,南通创办了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纺织学校、第一所戏剧学校、第一所特殊学校,是“中国近代第一城”。在基础教育上,创办于1919年的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简称“南通一中”)是一颗明珠。2012年开始,南通一中成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化学习试点校。11年来,南通一中已成为江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


一步一脚印,伴随教育信息化发展


南通一中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和江苏省首批四星级普通高中。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起步较早,伴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再到如今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一步一个脚印。


2012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首批数字化学习试点校,积极探索电子书包教学。


2014年,学校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成为南通市首批数字化校园,夯实了智慧校园的硬件基础。


2015年,学校开始试点大数据教学。


2016年,全面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学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STEM教育项目试点学校,开启STEM教育;成为南通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单位,推进一期建设任务。


2018年,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暨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会上分享建设成果和建设经验;接待全国各地1500多人次来校考察学习智慧校园建设工作。


2019年,学校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


四大举措,探索大数据教学实践研究


目前,学校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组织管理到教师发展,再到教学改革、成果输出的闭环。


第一,建立管理小组,提供项目实施组织保障。


根据项目方案和工作需要,学校首先建立了项目组的三级管理小组,即领导小组、工作组和实验组,外设协调事务的秘书处,以保证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中期之后又建立了写作组。


管理小组制定了规范文件和目标。工作组和实验组,又分为硬件建设与数据分析组、模式建构和策略设计组、课堂实践与学生学习组、教育培训与管理观察组等。


这样的管理小组,有效让学校上下形成了统一的目标,并顺利指导了工作。随着项目的实施深入和不断推进,教师日常教学使用智学网已逐渐成为常态。


第二,加强学习指导,把握项目研究科学方向。


学校各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方案,认真学习项目相关专业理论。每一两个月,项目组就会召开一次研讨会或主题沙龙,并时常与骨干教师座谈。


学校还积极聘请相关专家到校指导项目研究。这些专家里,有江苏省的教育专家,如省基教所所长倪娟、《江苏教育研究》主编金连平等人;也有高校专家,如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等带领的专家团队。


学校也以外出学习交流的方式,对老师做全员项目的培训,先后前往科大讯飞总部、宁波二中、四川大学附属中学、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与培训。


第三,建构软硬平台,保障项目实施持续推进。


2018年,学校对原有智慧教育设备进行升级,并引入科大讯飞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为大数据精准教学与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第四,调整深化策略,提炼项目教学实践成果。


2019年起,学校在主管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继续深入研究开展大数据教学实践研究,对实验模式与操作路径进行提炼,使之日常化和简易化,并向其他学校辐射和推广。学校的经验也最终形成了相关成果报告。之后,学校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成果报告进行提炼,形成理论体系。《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创新——来自南通一中的实践探索》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大数据应用,教学质量跨越式提升


那么,南通一中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实践,是怎么做的呢?


南通一中教科主任吴志山介绍,基础是:平台建设与系统融合。


2015年,学校开始大数据精准教学试点;2017年9月,学校在高一年级4个班开展智慧教学试点,为师生都配备了平板电脑,开展全科化、常态化智慧教学;2019年,学校升级大数据精准教学设备,结合科大讯飞大数据精准教学平台,实现系统融合。


在整个融合系统中,形成了“六个一”组成的整体架构。一中心、一平台、一智库是资源型和控制性部分,是系统底层;一站、一宝、一平板是师生操作层面是系统表层。目前,这种融合已经成为教学常态,教师和学生都能娴熟操作和利用。


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形成基础层、核心层、应用层三层一体的闭环。



目前,大数据精准教学助力教学管理精细化,学生管理智能化,行政管理数据化。南通一中的教师在多场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南通一中的经验也被数百所学校学习。



文| 汪贵贵
责编| 汪贵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