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山东样本”
发布时间2025.10.14
山东,是教育大省。全省在校生总数居全国前列,教育资源体量庞大。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全面推进,山东不断探索教育数字化的“齐鲁路径”。
10月24日,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将在青岛启幕。本届展示会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将集中展现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作为东道主城市,青岛不仅是展示舞台,更是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验场”与“样板区”。
六年前,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科大讯飞携手启动“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行动项目,开启了教育数字化的先行探索。在山东这片教育创新的热土上,科大讯飞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和生态化落地能力,已构建起覆盖全省的教育数字化生态。

从理念到实践:
山东教育数字化的系统跃迁
近年来,山东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牵引,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向纵深发展。从青岛到淄博,从枣庄到高密,教育数字化正深刻改变教学方式与教育治理逻辑。
在这一过程中,科大讯飞的深度参与形成了独特的“山东路径”:以青岛为先行试点,辐射济南、淄博、枣庄、肥城等地,打造覆盖全学段、全场景的教育数字化生态,推动教学提质增效、教师能力提升和教育治理科学化。
山东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不仅是“课堂升级”,更是一场以智能技术为驱动力的教育理念革新。

青岛样板:
从“因材施教”到“教育全景智能化”
作为山东的重要窗口城市,青岛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具代表性。早在2019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就启动了“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项目,成为全国首批探索区域性大规模应用的先行地。基于项目建设,西海岸新区构建起“五化”智慧教育体系——教育环境智能化、资源优质化、治理精准化、素养高标化、教学创新化。跟踪调查显示,智慧教育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教师备课便捷度,减少教师66%的常态课备课时间,并以教育大数据赋能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目前,青岛365所学校内铺设覆盖科大讯飞的教育产品与解决方案,从智慧课堂、智慧黑板,到智学网、大精网、星火智能批阅机,再到智慧体育、五育评价、智慧心育等多维度场景,全面赋能基础教育教学与治理。常态化应用之下,青岛教育数字化已经深入课堂日常,AI赋能之下,大规模因材施教正在成为现实。
此外,位于青岛的讯飞未来港不仅是科大讯飞山东总部所在地之一,还集成了人工智能科技馆、AI大学、生态孵化中心、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功能,正加速成为集研发、展示、人才、生态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科技馆每年接待学生超3万人次,成为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的重要阵地,获评“青岛市科普示范工程”。
第86届教育装备展期间,青岛的教育数字化成果将以更立体的形象呈现于全国观众面前:这里不仅有“看得见的技术”,更有“看得见的教学变革”。

淄博探索:
AI让教育更精准、更公平
2022年,淄博市临淄区与科大讯飞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项目”,确立了“1+5+N”的总体设计理念。
项目覆盖48所学校,建设AI智慧课堂、AI听说教考平台、智慧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场景,形成“教-学-评-管”一体化的教育生态闭环。
在齐都花园小学,“三三六六”智慧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精讲、互动学习与精准测评;在临淄一中,AI听说课堂重塑英语教学场景;在溡水实验学校,教师借助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实现“因材施教”,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023年以来,临淄区连续三年获评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成为山东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淄博由此形成了以教育为引擎、以AI为驱动的“学习型城市”新格局。

枣庄样板:
“135N”体系的数字化课堂革命
2023年,枣庄市市中区与科大讯飞携手打造“区域智慧教育项目”,项目以教育优质均衡、减负提质、因材施教作为核心目标,按照“1+3+5+N”的建设框架,通过建成“1”个数字底座;探索“3”种新模式;实施“5”大教育教学治理提升行动,支撑“N”个关键教育教学场景应用,旨在全面提升市中区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着力打造“学在市中”品牌。
目前,枣庄市市中区已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通过智慧教学应用,教师阅卷负担减轻57%,作业设计效率提高49%,低效重复练习减少22.95%。对比历次数据,薄弱知识点得分提升92.3%。智慧教育促教学减负增效效果显著。
在枣庄市第四十一中学,“五环两翼”智慧课堂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在枣庄市第九中学,AI黑板让抽象知识可视化,教师可通过数据精确掌握学习状况。
枣庄还在全省率先引入AI智慧心育系统,覆盖7万余名学生,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息画像”。相关经验被教育部纳入智慧教育优秀案例库,在全国推广。

高密模式:
以“数智作业”助力提高育人质量
2023年,高密市与科大讯飞合作启动教育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以“1+1+N”总体模式构建教育新基座。项目覆盖全市100余所学校、10万余名师生,被教育部评为2025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高密的创新在于“数智作业”。依托AI大数据系统,学生作业实现了全过程采集、分析与反馈。以崇实小学为例,学校构建“PDCCIM三阶段六环节”智能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点阵笔实时采集作业数据,让教学从经验走向科学。
“过去我们靠直觉判断学生问题,现在靠数据说话。”高密市崇实小学教师徐若瑄感慨道。

肥城方案:
以AI驱动教育“新质生产力”
2024年,泰安市肥城市与科大讯飞共建“智汇谷”,设立山东讯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以“133”总体布局打造智慧教育、智算中心、智慧医疗三大示范体系。其中智慧教育项目全面应用AI教研平台、个性化学习手册、智慧体育、智慧心育等场景,实现教育环境、教学质量、治理能力三位一体提升。
肥城市坚持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总体规划,以“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为战略目标,通过“筑基、变革、跃升”三大行动,着力构建“AI+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范式。在加快提升县域教育数字化水平的同时,期望为其他地区提供有借鉴价值的“肥城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肥城智算中心作为新型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为教育、医疗、政务、工业等提供算力支撑,标志着“教育+智算”的融合进入实质阶段。

讯飞之“智”:
让教育数字化更有温度
山东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离不开科大讯飞在技术、生态与理念上的深度耦合。
在基础教育层面,讯飞智慧课堂、AI黑板、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等产品实现了“因材施教”的规模化落地;在高等教育层面,讯飞与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联合推动AI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新型师生群体;在教育治理层面,讯飞教育数据平台让管理者实现“从经验判断到数据决策”的转变。
此外,全球中文学习平台落户青岛以来,已覆盖194个国家和地区,用户超1835万,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门户。这一“从青岛走向世界”的教育品牌,彰显了山东在全球教育数字化生态中的开放姿态。
从青岛的“因材施教”到淄博的“临淄样板”,从枣庄的“135N体系”到高密、肥城的数智创新,山东教育数字化实践已形成可推广的系统路径。
这场变革的价值,不仅在于课堂形态的更新,更在于教育理念的回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看见,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初心。
而科大讯飞,以“懂教育”的AI技术、“同窗式”的生态理念,为数字化转型进程贡献力量。
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的青岛现场,正是这一变革进程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