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第三期试点工作启动活动在青岛举办
发布时间2024.12.20
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署和要求,助力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小学有效实施,2024年12月11日,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第三期试点工作启动活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活动通过工作部署、专家讲座、经验分享、实操培训等多个环节,部署了本期试点工作安排及要求,交流了各地典型经验和做法,有效促进了各试点区(含试点校)按要求落实相关试点工作。
活动现场
领导致辞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李浩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山东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强省建设,将数字教育纳入重要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模式。他提到,山东是全国最早在中小学推广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吸引了山东众多区域和学校参与,有多所学校被评选为试点单位,并从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他希望更多的地区和学校积极参与到试点工作中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李浩致辞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晓元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青岛高度重视并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已率先实现中小学校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室建设双普及。目前,青岛已有92所“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落地学校,其中29所入围规模化应用试点校,累计培训人工智能专业教师3000余人次。青岛市将抢抓历史机遇,持续推动“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普及化,为提升全市中小学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与创新能力贡献力量,为实现教育强国贡献青岛经验。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总督学李晓元致辞
工作部署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学科教育处负责人冯吉兵详细介绍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的工作背景,重点解读了第三期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及实施建议。他指出,在中小学阶段推广人工智能教育是国家意志,重点是使中小学生普遍具备人工智能的基本素养,为适应智能社会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做好准备。第三期试点工作应遵循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专家引领的指导思想,以实现有组织的规模化和高质量的常态化为努力方向,落实推进“七个1”的组织实施建议,即:各省级组织部门每年度召开1次交流研讨会;各试点区每学期召开1次交流研讨会,每年度提交1份工作进展报告;各试点校每年度至少产出1堂优秀课例;各责任专家工作团队每学年深入对口学校开展1轮入校巡回指导,每学期(或学年)以打磨优秀课例为主题开展1轮跨校联合教研,并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1个工作室开展线上指导。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将从直接组织活动、支持地方活动、加强过程监控、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保障服务。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学科教育处负责人冯吉兵部署工作
专家讲座
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郭绍青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教育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专家讲座。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教育存在多种误解,如将人工智能教育等同于编程教育、创客教育,或将人工智能技术教育视为全部。他强调,人工智能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青少年的人工智能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恰当地使用人工智能。他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素养培养将趋于社会化和综合化,人工智能技术将融入各学科教学过程,并逐步形成以人工智能教育为核心全面聚合,STEAM教育、创客教育、编程教育、机器人教育交叉融合的智能创新教育课程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智能教育研究院院长、《电化教育研究》杂志社社长郭绍青作专家讲座
经验分享
活动安排了省、市(区)、校等多个层级的“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典型经验分享。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装备部主任曾隽分享了浙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经验做法。据介绍,浙江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坚持政策引领、试点先行,通过构建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与评价等多方式,深入探索了“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实践,有效推动了浙江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装备部主任曾隽分享省级应用经验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陈松林分享了路北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好的做法。他表示,唐山市路北区积极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通过创建AI教育科技生态矩阵、实施“1+4+N”教育模式等举措,精心打造区域人工智能教育“路北样板”,大力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路北区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教育局党组成员陈松林分享试点区应用经验
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姜兵分享了当地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经验做法。他表示,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教育,注重本地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的贯通设计和实验室环境建设,并积极搭建竞赛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用激发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内生动力;下一步,该区将根据本地实际制定未来三年发展规划,通过实施改扩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建立数字平台等举措,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在区域内的普及与深化。
江苏省淮安市生态文化旅游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姜兵分享试点区应用经验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孙美青分享了西海岸新区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成功经验。据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智慧教育的先锋区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面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424”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四方联动保障机制及两平台融合区本特色等措施,实现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全覆盖。此外,该区还通过开展示范学校辐射引领转型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深入实施,有效提升了师生智能素养,为构建区域创新教育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总督学孙美青分享试点区应用经验
四川省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莉分享了学校积极探索“央馆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路径及创新举措。该校通过引入先进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位发力,不断深化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实施,探索了基于项目式等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四川省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莉分享试点校应用经验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副校长叶威分享了学校推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落实的工作经验。该校充分聚焦学生培养目标,不断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把握人工智能教学重点,创新拓展“AI管理、AI教研、AI课堂、AI课程”等应用场景实践,推动学校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副校长叶威分享试点校应用经验
应用培训
活动分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分会场,安排了创新课例分享、课例点评、理论与实操培训等环节,有效提升了授课教师的“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落地实施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活动由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小学学科教育处副处长黄志南主持。来自全国第三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试点区(培育区)、试点校的有关负责同志和授课教师,相关省级电教部门同志,有关专家及特邀代表共400余人参与活动。活动部分环节同步视频直播,在线观看人次达4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