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看“央馆人工智能课程”的规模化应用
发布时间2025.03.28
2023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获评第二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市中区8所学校获评试点校。近日,济南市市中区泉泽小学、济南第十四中学、济南实验初级中学三所试点校依托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产品,同步开展了“智能教育第一课”活动。
济南市市中区泉泽小学在 “无界限的生态教育” 的办学理念指引下,聚焦“人脸+语音识别技术”策划开展项目式学习,构建起了“课程-实践-价值塑造”相辅相成、三位一体的科学育人体系。姜莹老师带领学生展开“生活中的人工智能”课程,课堂上,同学们摇身一变成为了专业的“AI工程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人机交互流程。依托“小飞5号”智能设备,学生深度参与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系统调试全过程,在实践操作中领悟技术背后的逻辑架构,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到责任担当与创新精神。
在济南第十四中学的课堂上,董尧老师通过拆解智能音箱、人脸识别等日常生活应用,将其中蕴含的技术原理生动地呈现给学生。随后,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小飞5号”并完成语音指令交互实验。当同学们在实验中见证AI精准识别指令的那一刻,不禁纷纷惊叹:“原来技术离我们的生活如此之近,触手可及!”同时,董老师还利用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形式,把机器学习、语音识别等复杂艰深的概念转化为一个个趣味挑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济南实验初级中学将技术应用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以《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作为核心课程主题,沿着“发现身边的AI”这一线索,引领学生探索机器人在工业、医疗、服务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借助生动的案例和场景模拟,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工业机械臂是怎样以毫米级的超高精度完美完成复杂装配任务、医疗机器人是如何在手术台上成为医生的得力助手、服务机器人怎样凭借流畅的语音交互为老人送去贴心关怀……课程还别开生面地引入伦理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AI与人类责任”命题,培育学生对社会的关怀意识。
近年来,为扎实推进“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区建设,济南市市中区多措并举,一是积极引入“AI创新教育”系统以及智能模拟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与技术保障;二是全力推动跨校教研,精心组建联合教研组,携手开启“智能教育第一课”。在此过程中,各校分享交流经验,逐步形成了“一课多案、一校一品”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
2025年,市中区将人工智能教育列为基础教育创新的重中之重,纳入重点工程范畴,通过校际之间广泛的资源共享、跨学段课程的无缝衔接,全力构建起“普及+分层+实践”有机融合的教育生态体系。未来,科大讯飞将继续助力市中区深度开发契合本土学情的课程资源,推动AI教育扎根校园,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