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数字教育样本:神龙小学AI+教育,塑造未来学校新样态

发布时间2025.05.15

“让我们来看一下刚才制作的火星救援车能不能在模拟沙盘上顺利行驶到‘祝融号’休眠位置,操控机械臂对‘祝融号’进行沙石清理工作。”在神龙小学湖畔校区,同学们正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火星车救援挑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参会观众。

5月14日至16日,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湖北武汉举办。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作为此次大会的基础教育观摩点,向世界展示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创新实践。

项目式学习:打造人机协同教学新场景

校园里近3000平方米的未来学习中心——星屿学院颇受同学们欢迎。这里既是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体验区,也是学生项目式研究学习的创客室。在这里,同学们以自主体验、小组合作、STEAM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进行人工智能学习探索。

在此前科技馆研学经历中,同学们发现了休眠中的“祝融号”火星车,于是发起救援这辆车的情境任务,并确定学习目标:制作一辆智能火星救援车。

如何制作一辆智能火星救援车呢?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收集资料,通过奇思妙问智能竖屏与张衡、图灵甚至孙悟空等数字人互动,并在AI智能体的协助下,完成制作步骤以及学习任务分解。此外,还进一步利用VR设备,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获取精准且科学的火星环境数据,分析救援车应该具备的功能。

图片

在救援车制作环节,同学们基于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创新教育进行编程和拼装,通过3D打印车标进行个性化装饰。现场,同学介绍:“我们运用到了机械组装知识,将一个个零件精准组合,构建出了救援车的实体结构,通过编写程序赋予救援车运行、避让等功能;在语音播报功能的实现上,还我们还运用了语音识别和合成的知识。”

图片

在经过模拟沙盘测试和智驾优化后,一台智能火星救援车就做好了。但同学们的项目式学习并不止步于此,他们还通过AI+美术、AI+音乐的跨学科学习,将中国传统的篆刻、版画、乐器等融入艺术创作中进行微电影制作,并借助科大讯飞AI黑板进行展示。

图片

“火星救援车”的整个制作过程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德、智、体、美、劳串联并行,真正实现了五育融合,这或许就是AI赋能的未来课堂。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各任务环节,同学们完成相应子任务就可以获得“实验能手徽章”“未来画家徽章”等不同的奖励,这也是学校五育学生评价的一个缩影。

融慧教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发展教育数字化的“软实力”,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教育数字化理念、模式和形态产生深层次转变的关键。

如何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神龙小学构建起“研-产-教”多方联合教研模式,以此次项目制学习为例,老师们通过科大讯飞AI教研平台连线华中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专家、车企工程师以及来自赤壁、利川的老师们,开展线上线下联合教研,提炼跨学科知识融合点,搭建专属AI智能体,为学生精准提供学习资源,设计项目式课程学习流程,实现“AI数字教师”的课堂。

图片

据了解,基于片区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武汉经开区在学区制基础上,借助AI教研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发展网络协同教研,缩小城乡学校教育差距。尤其在人工智能、科学及特色教育领域成效突出,推动了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协同教育环境中受益成长。

数据驱动:全景式评价,助力开展适性教育

徽章奖励只是学生评价可视化的一角。通过学校的五育驾驶舱,可以看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素养能力的评价数字画像,为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精准地找到成长方向。

图片

据介绍,学校围绕“教”“学”“管”“评”“服”五条主线,统筹推进核心教育场景的数据汇聚与管理,实现育人过程智慧化、教育管理智能化、教育治理精准化。

在学生评价方面,学校依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建成五育评价系统,采用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五育发展轨迹,并通过教师发章、积分兑换的形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助力“慧生活、慧学习、慧创新”的育人目标达成。以体育教学为例,学校通过建设AI赋能的智慧体育设备实时采集学生体能数据并予以分析,帮助教师精准推送学生体质达标任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实现身体素养均衡发展。

图片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构建了融慧教师的发展模式,通过数字档案的建立,让教师成长过程可视化,同时整合职称评定、优青学带评选、绩效考核三大指标,为教师成长引领航向。

正如神龙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韩瑾所说,“智慧校园‘适性’的关键就是让技术像空气一样服务于师生的发展。教育人要始终思考教育生态的打造,要通过融合自然、人文、技术等多方面的智慧,面对未来教育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