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第十七中学:科技赋能,教育绽放新光彩
发布时间2024.11.28
2022年,保定市委、市政府统筹建设“因材施教”智慧教育项目,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力为基础,构建“1+3+5”数字教育建设体系,辐射保定市22个区县和市直属中小学的百万余名师生。项目启动建设2年以来,教师常规备课时间降低15.4%,作业批阅负担减轻67.6%;学生平均作业时长降低31.2%,而知识点掌握率提升55.85%。
保定市第十七中学(以下简称:十七中)于1906年建校,作为保定市基础教育的窗口校,“让每一个孩子享受高品质教育”一直是这所百年名校的核心价值追求。历经岁月的沉淀与磨砺,学校始终坚守初心,秉持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更是在科技创新领域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
张文田是2022年毕业的年轻教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踏入了这所充满底蕴的校园,到如今,执教已经一年半了。刚入职时,他和许多新手教师一样,怀揣着理想,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教学上的挑战,尤其是作文批改这项工作,让他着实有些头疼。
“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作文的个性化差异比较大,让批改工作变得异常繁琐。”张文田坦言。既要精准地指出问题,又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还要保证批改的效率,这对于新手教师张文田来说,实在是个不小的考验。
然而,张文田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劝退,反而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大力推广的星火教师助手走进了他的视野,由此开启了他教学创新的奇妙之旅。
在教授《<语美韵·闻花香>——学习景物描写》一课时,张文田先是借助星火教师助手,生成景物描写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而系统的景物描写手法,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知识点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紧接着,以学生的小练笔为例,借助星火讲评即时对文章进行智能批改,提高批改效率;最后,再借助星火教师助手现场生成同主题文章,和学生的作品“同台展示”,通过朗读、对比、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习作中的语言表述和逻辑性,体验课堂创新应用。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批改工作,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根据提供的批改建议和作文情况,针对性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张文田表示。
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之路
在十七中的校园里,每一间教室都承载着知识传递的希望,每一次教学变革都推动着老师们不断探索。
李鹏老师,2007年踏上讲台,已经执教17个年头了,这一路走来,她见证了英语教学领域的诸多变迁,也在不断实践与思考中,探寻着最适合学生的教学之道。在她看来,智能时代,英语课堂应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和支持者。
学校在2023年将AI技术引入英语听说课堂,基于此,英语教研团队提炼出了“教学+训练+模考”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贯穿“快速备课、互动学练、精准测评”教学全过程,聚焦于“教师、学生、平台”三大要素,围绕“以学习目标为导向、以精准测练为关键、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三大核心展开,大大提升了精准教学的可操作性。
随着“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逐步推行,通过AI听说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得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李鹏老师倍感欣慰。
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的盛宴
在十七中人工智能课上,信息老师史新立发布了一则“服务型机器人”征集令,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了机器人竞标。
“我们设计的是一款中英文翻译机器人”“我们设计的是一款英语听说课堂辅助机器人”“我们带来的是颁奖机器人”“我们设计的是引领型机器人”......
史老师以“体验-探究-展示”的方式引领学生,利用小飞机器人,深入了解智能语音技术,并通过图形化编程的方式实现“服务型机器人”设计创意。
这堂课只是十七中科技创新教育的一个小小缩影。教学课程中心主任王征介绍,学校始终坚持构建校园科技“大实验室”的理念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以“科技节”“专家学者进校园”“科技社团”“研学体验”“课题研究”等课程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柱,开辟学生全面创新素养发展的培养途径。
早在2009年,学校便创办了“科技节”,到如今,已经成功举办到第十二届了,已然成为了校园里传承多年的传统活动。“学校希望通过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谈及学校初衷,王征表示。
从语文教学中巧用智能助手开启创新实践,到英语教学依托AI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再到多年科技活动的传承与创新,保定市第十七中学在科技赋能教育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这所百年名校,用实际行动让每一个孩子享受着高品质教育。未来,十七中也将沿着这条科技赋能的道路继续砥砺前行,续写百年名校的教育故事。
*数据来源于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