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答卷 | 安徽郎溪:从教育“洼地”到质量“高地”
发布时间2024.12.23
提到县域经济发展,“郎溪现象”是不容忽视的发展范例。宣城市郎溪县,地处安徽省东南边陲,居长三角区域地理中心,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小县到工业开发县的转型飙进不过十余年间。这十余年,郎溪将教育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思考、谋划。
2016年,郎溪县启动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项目试点工作,到2022年,依托宣城市“智慧学校达标提升项目”,实现了乡村中小学智慧学校全覆盖。如今,这方教育“洼地”正依托智慧教育快速崛起,大步迈进质量“高地”。
教育提质,县中不“陷”
新世纪以来,郎溪县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在考虑规模效益和人民群众教育诉求的基础上,审慎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高中进城、初中进镇、联村设置完小、乡镇设立1所中心小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和效益。
教育,作为县域公共服务的重要构成内容,关涉县域民生之重。县中,作为基础教育“龙头”,其发展质量备受关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当地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郎溪人求优质教育资源是从“逃离县中”开始的。县中是基础教育“龙头”,其发展质量牵系着县域内学生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及社会阶层代际流动可能性。作为唯一的公办高中,安徽省郎溪中学(以下简称“郎中”)的发展历程,无疑是郎溪教育崛起的缩影。
“学校教育好不好,老百姓会用脚投票!从把孩子送出去到愿意留下来,这是最直观的认可。”提起郎中的发展变化,校党委书记雷宗靓言语质朴有力。
面对新时代下教育发展的新需求,雷宗靓认为,教育数字化不是思辨性议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应用模式,与其坐而论,不如起而行!
2016年,郎中引入智慧课堂试点应用。青年教师王文所教的班级正是试点班级。依托智慧课堂,王文尝试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录制“定制化”教学辅导视频,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合理应用智慧课堂这一新工具,充分发挥其工具效能的同时不扰乱课堂节奏,这是王文探索的重点所在。在系统中各类教学功能的支撑下,抽象的知识直观、具象地呈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也在显著提高。
“数学教学中那些空间想象,尤其是立体图形中的线面关系,语言一遍遍描述,不如打开系统里的三维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遍,通过缩放旋转,动态又直观地观察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单个知识点,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快速提升。”
2019年,王文获评“宣城市骨干教师”荣誉称号,当年高考,其所执教的班级表现优异,实现“低进高出”的逆袭。2022年初,学校依托宣城市“智慧学校达标提升项目”实现智慧课堂全覆盖,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应用探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方式革新。
如王文所言,“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的,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沟通方式。”而智慧教育直观呈现学生学情数据,帮助教师了解班级学情与个体学情,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乡村教育“智慧”转型
梅渚镇地处皖东南边陲,距郎溪县城16公里,而定埠村则位于梅渚镇西北面,距梅渚集镇约5公里。过去的几十年间,对于当地人来说,“走出去”是谋求发展前景的主要渠道。城镇化进程裹挟之下,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周边更发达的城市,乡村校生源萎缩,发展陷入困境,郎溪县梅渚镇定埠中心学校自不例外。
砖瓦房、泥巴路是校长蒋志平记忆中学校最初的模样。随着教育民生工程的开展,几十年过去,定埠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亮的课堂、整洁的操场、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可以看到,这所乡村学校的环境和城里学校几乎没有差别,甚至更好。
2022年,智慧课堂在定埠中心学校铺开,覆盖三年级至九年级。蒋志平6年前在上海交流学习的艳羡的场景真切地发生在自己的学校。对此,他感到无比激动。
乡村教育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师资专业能力提升尤为重要。县里的培训蒋志平一次不落,怕有遗漏,就在本子上记下智慧课堂每一个功能的应用和适用场景,回到学校后再细心揣摩,教授给其他老师。
为了更好地激发教师使用智慧课堂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热情,学校还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智慧课堂公开课、校内比赛等活动,设定奖励体系,通过教代会表决将智慧课堂的使用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
得益于政策支持,近几年,学校迎来了25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学老师易震月今年28岁,在定埠中心学校已经执教三年,从村小走出去的她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考入这所学校。与小时候相比,乡村学校的环境日新月异,而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阻断贫困的期盼却从未改变。“从学生的眼睛里看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这让我更加坚定要留在这里。”易震月相信新技术的应用会弥合城乡差距,会为学校和学生带来新的变化。
同为数学老师的王学平今年58岁,有着近40年从教经历的他见证了乡村教育的演进与变迁,“适应”是与其交谈中频频出现的词,也是他正在做的事。虽临近退休,王学平仍坚持学习新技术、新手段,“至少不能落后于年轻人”,这样的精神时刻鼓舞着像易震月这样的年轻老师。
目前,定埠中心学校共有11位50岁以上的老教师,当智慧课堂走进校园,考虑到年轻教师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信息化素养更高,学校决定改变“青蓝工程”的结对方式”。这一次,年轻教师成了老教师的“师父”,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手段,不断革新课堂教学方式。
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下,郎溪县域教育面貌不断革新。从城乡二元分化到城乡一体化发展,变化背后是数字化转型之下的教育革新;从“逃离”到“留下”,选择背后是郎溪人对县域教育的信心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