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濠江中学:薪火相传,培养爱国爱澳的优秀人才
发布时间2025.01.08
提到濠江中学,广为流传的是杜岚校长的故事,1949年10月1日,她顶着巨大的压力带领师生在校园里升起了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让爱国主义精神在这里代代相传。走进这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探寻到了濠江中学更多的故事。
澳门,这座中西文化交融的璀璨城市,孕育了众多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又兼具国际视野的学校,濠江中学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自1932年办学以来,濠江中学已走过94载春秋,推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爱国、爱澳人才。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走进校园,篮球场上的欢呼声与拔河比赛中的哨声、呼喊声让濠江中学充满了勃勃生机。
“在这里,体能、身心健康、情感教育和能力培养、创造力以及思维力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这些方面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也对他们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澳门,从幼稚园、小学到中学十五年一贯制免费教育,期间没有升学考试。而濠江中学是目前澳门中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也在每年的重点大学保送中屡获佳绩。在陈虹副校长看来,“学校要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学、上好学,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学校秉持“有教无类”的思想,实现九成以上的保送率,其中重点大学更是能达到一半以上,这是如何做到的?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濠江中学紧跟时代步伐,将智能技术融入教学、管理。得益于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推出的智慧教学先导计划,将科大讯飞AI黑板、大数据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手册、英语听说教学以及智慧体育等一系列智慧教学应用融入日常教学。教师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精准分析,实现精准教学;同时还可以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帮助他们找到最优学习路径。不仅如此,在体育课上,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准的分析和科学的训练指导。
学校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通过丰富课程结构和授课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为此,学校为每间教室配备了新一代智慧黑板、数字展台和纸笔互动系统,并在教室四面环绕多块黑板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设置了多媒体综合教室,集听说课堂、虚拟实验、VR体验和大模型互动等智能应用于一体,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技术支撑,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轻松触及科技前沿;为丰富课程结构,开设了STEM教育和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何让AI来辅助阅读?”在五年级(大班)的课堂上,郭倩莹、关铭欣两位老师正在给学生们讲授“AI探索阅读的乐趣”的小学资讯科与语文跨学科阅读课,老师们利用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AI进行阅读,阅读完成后使用星火大模型进行故事续编,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
在初三(7)班的《自动驾驶中的车牌识别》人工智能课堂上,梁锦华老师为大家演示讲解智能驾驶技术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分组编程模拟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港珠澳大桥闸机。通过模型搭建、程序编写,学生不仅掌握了影像处理、特征提取与识别等关键技术,提高图像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深刻理解了“澳车北上”政策,了解了更多国家对于促进澳门发展给予的支持。
“我们的孩子,从3岁就近入学,在这里成长到18岁,不仅内地重点大学保送率能高达55%,OECD的PISA测试中(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澳门的排名也获得了第二名/第三名的佳绩。”陈虹副校长不无骄傲地介绍,学校立足澳门开展多元化教育,一方面吸收国际先进的教育经验,进行多元教学、多元评价;一方面融入湾区,协同内地教育理念不断发展。
近年来,濠江中学与多所内地学校结为姐妹学校,共同分享办学经验和优秀教学成果;同时加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名校联盟”,与联盟成员校共同探讨数字教育的实践与创新。这是教育的开拓创新,也是家国情怀的传承。
爱国爱澳 薪火相传
回望过去,杜岚校长英勇无畏地升起了澳门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时至今日,升国旗、校史教育仍是每一位濠江学子的必修课。
2019年,习近平主席来到濠江中学附属英才学校,跟学生一起上了一堂以“‘一国两制’与澳门”为题的中国历史公开课,勉励师生“要打牢爱国主义的基础,就要了解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
2000年,尤端阳校长从88岁的杜岚老校长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启了濠江中学新的历史篇章。这所创建于1932年的学校,如今设有濠江中学附属幼稚园、附属小学、中学部、附属英才学校、附属横琴学校五个校部。在尤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从幼儿园就开始教学生认识国歌、国旗和国徽,引入内地教材,教育学生要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因接力守护国旗七十年,濠江中学两任校长杜岚和尤端阳,获得“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荣誉。
薪火相传,润物有声。在濠江数代校长的接力守护下,爱国爱澳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