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会“思考”的黑板,正悄然改变诸暨暨北小学的数学课

发布时间2025.07.30

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上,孩子们踊跃表达、争相上台画图讲解,教室里时时响起笑声与掌声。一块“会思考”的AI黑板,正悄然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而这场课堂新变革,正在诸暨市暨北小学悄然展开。



2024年,暨北小学作为诸暨市较早引入科大讯飞AI黑板的学校,在数学等学科教学中率先开展应用实践。不同于常见的大屏设备,AI黑板以“AI感知-决策-服务”智能闭环为核心,通过触控交互、实时识别与数据反馈,让传统黑板从板书工具跃迁为教师的“AI助手”,课堂也因此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互动张力。



在这块看似平凡却充满智慧的黑板上,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被唤醒,学习方式也在悄然改变。



从抽象到生动

AI黑板重构课堂表达方式



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数学思维启蒙阶段,“数量关系”作为加减法学习的核心内容,虽然数值计算相对简单,但背后的逻辑关系、问题类型和表达方式,对于刚接触数学建模的学生而言仍具有一定的认知挑战。如何帮助学生从“会算”走向“会表达”“会建构”,是课堂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数量关系复习》一课中,钱小平老师精心设计了“创编-改编-拓展”三个教学环节,借助AI黑板的动画呈现、图形拖拽、学生答题展示等功能,构建出以学生思维发展为核心的交互课堂。



课堂上,学生根据图片创编数学故事并用算式表达:“左边的+右边的=一共”“原来的+增加的=现在”……随后,钱老师引导学生对比三种情境,借助AI黑板的触控演示功能画图表达、列式计算、符号建模,并展示学生答题过程,组织交流与评价。系统支持的实时批注功能,不仅实现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可视化,也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灵动鲜活。



“这节课,我们不是让孩子背诵规则,而是鼓励他们讲数学故事、画数学图,再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数学关系。”钱小平说。





从表达到建模

AI助力学生构建数学思维



“数学不仅是算对答案,更重要的是形成清晰的数学思路。”钱小平特别重视学生的“模型意识”培养。在“改编故事”环节中,学生将加法故事转换为减法情境,逐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一图三式”“正向求和—反向求差”等概念。



更进一步,钱老师引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图形表达数量关系,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在课堂总结环节,师生共同利用AI黑板的思维导图功能(用于归纳和整理知识点),总结加减法的数量关系和常见问题类型,将“求总数”“求剩余”“求差距”等基本问题分类梳理,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



借助AI黑板支持的触控演示、图示构建等功能,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整理与表达,使教学过程从“板书灌输”逐步转向“结构共建”,实现从被动输出到主动学习、从碎片掌握到系统理解的转变。AI黑板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从个体突破到团队联动

推动区域课堂转型升级



如今,钱小平已将AI黑板应用常态化融入学校教研体系。钱老师带领的数学教研团队荣获诸暨市优秀教研团队称号,多次在县市层面开展示范教学与专题讲座,并持续带教青年教师,推动AI黑板与教学深度融合和创新探索。



AI黑板的引入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深刻变革。依托“感知—决策—服务”的智能闭环,系统实现了对课堂动态的精准感知,辅助教师科学决策,提供个性化服务,推动教学更公平高效,课堂观察更智慧。它为教师减负提效,为学生因材施教创造了有力条件。



作为诸暨市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AI黑板正在暨北小学深化应用,同时更多学校积极引进智慧窗等智能设备,共同推动教学方式从传统“板书工具”向智能化“教师AI助手”转变。以钱老师为代表的一线教师,借助这一先进技术点亮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领区域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新篇章。





钱小平


教师简介钱小平,诸暨市暨北小学数学教师,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教研工作。曾获诸暨市数学优质课一等奖、精品课程及教科规划课题一等奖,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三等奖。所带教研团队荣获诸暨市优秀教研团队称号,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


教师寄语点点屏幕,题目活了;拖拖拽拽,思维活了!AI黑板让一年级的数学课堂好玩又好懂!


*文中数据源于实际应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