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新区云锦小学校:以数智为梭 织成长画卷
发布时间2025.08.19
清晨,2020级1班的秦榛背着书包走进教室,熟练地打开学生机,屏幕上跳出她的数字孪生虚拟角色——一只顶着靛蓝色犄角的云锦小神兽。“还差三枚云币就能兑换‘大气之格’徽章啦!”她兴奋地和同桌分享,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在重庆两江新区云锦小学校学习成长的六年时光里,每名学生均有一位数字孪生虚拟角色陪伴。
作为“重庆两江新区智慧教育建设项目”项目校,云锦小学正借助科大讯飞智慧课堂与五育评价体系,探索着一条“精微数智”的育人新路径,让抽象的教育目标变成可感可知的成长轨迹。
智慧课堂:赋能教学全流程
在一年级谢柒老师的英语课堂上,智能终端是师生教与学的得力助手,让《Animals》单元的学习变得生动高效、有的放矢。
课前,谢老师根据学生水平及教学目标筛选英语学习资源,同学们能通过学生机上的智慧教育平台接收即将学习的单词及相关学习视频,在家提前预习课堂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热身。平台能对学生录音进行智能评分,将错误部分标红并提供发音改进建议,并自动生成学情报告,为课堂精准施教提供数据支撑。

课中,为了激发兴趣,让学生自发进行学习,谢老师围绕动物主题为课堂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智慧互动活动:将动物图片拖拽到对应的单词格子,“帮迷路的小动物找家”;翻开一张张卡片,大声说出对应的动物单词,锻炼学生音、图、文等多维对应能力。

随机选人、抢答等功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平台能实时记录每一次互动并反馈数据。谢老师可以即时看到:有多少同学选对了“elephant”的图片?哪个单词的识别率较低?这些实时学情数据让她能迅速调整教学节奏和策略,真正实现“以学定教”。

课后,谢老师课后利用平台,布置“单词测评”“听音选图/选词”等多样化任务延伸课堂,吸引学生复习巩固课堂内容。学生提交作业后,平台自动批改客观题型并生成详细的学情分析报告,包含班级整体的完成情况、每道题的正确率等信息,让教师更加专注学生个体情况,做好下一阶段备课计划。

智慧课堂让学习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成了一个由数据驱动、以学定教、沉浸互动、精准高效的“智慧闭环”。数据显示,2024年学校学生课堂参与率高达99.1%,系统累计生成智能诊断报告34184份。学校通过智慧课堂,运用学情智能推送、AI字词检测、语音数据采集、AI双师交流等资源,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实现“因需预学-因需导学-因类促评”,助力每一个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迎光向前。

“1335”五育评价体系:让成长有迹可循
“教育评价不能是模糊的印象打分,得像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一样精准。”云锦小学教学主任介绍学校特色时,指着墙上的“1335”评价体系图谱解释道。
云锦小学以“致广大而尽精微”为办学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制定了精进之志、广开之知、微探之心、大气之格四个评价指标,形成了“1-3-3-5”五育评价体系。“1”指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3”指3大课程群,“3”指3级进阶式评价,“5”指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
评价体系围绕理念-目标-课程-课堂-素养,实现从学校“顶层育人目标→中维课程体系→一线课堂教学”一体化,将课程体系变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再落到每一堂课的互动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基于学生评价系统确定4维12级指标,形成20个采集要点来全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对学生进行伴随式的评价。截止目前已累计完成对学生的行为评价13868次、学生成长写实采集5709次、发出激励奖章5689枚,达到100%的全学生覆盖。
“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帮他们找到成长的坐标系。”学校构建的多元评价体系,通过评星、等级、赋分、奖章等活动,应用学生过程性成长手册、学生画像与学生报告辅助落实家校共育,让评价从单向判断变成多方对话。

数字孪生:看得见的成长魔法
在学校的评价系统后台,赵苑伶老师调出一份可视化报告,上面显示秦榛同学的数字孪生已经集齐了3种颜色的吉祥物。每一处细节变化都对应着具体的成长事件:“3月13日获得课间礼优秀奖”“5月19日跨学科活动中表现突出”……
学校将评价指标录入系统,以积分形式记录学生五育活动过程,积分达到规定的数值,学生在智慧评价系统里的“数字孪生”虚拟角色就自动生成相应颜色的“云锦吉祥物”。
虚拟角色从最初的基础形态,逐步进化为拥有“精进之志”“微探之心”“广开之知”“大气之格”四种特质的进阶形态。集全5种颜色的吉祥物,虚拟角色再次升级成“云锦小神兽”,最终解锁全部小神兽后获“云锦榜样”称号。
孩子的成长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守护。四年级2班曹沐晨同学的妈妈对此深有感触:“以前问小孩在学校表现如何,得到的回答总是‘挺好的’‘还不错’。现在打开成长手册,能清楚看到孩子参与了10次活动,得了‘上课礼·优’,沟通变得具体又有效。”
这种透明化的评价方式,让家长从教育的旁观者变成了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参与者,成为家校共育的好抓手。

精微教研:AI赋能教师成长
高质量教研成就高质量教育。目前,云锦小学与重庆、成都、香港、广西、宁夏、西安等多地学校结为教育发展联盟校,形成网络研修共同体。通过AI教研基地,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借助数据分析,共探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型教学与教研模式,推动教研工作从经验型走向实证与精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98.5%的教师运用智能平台进行教学设计,95.9%的教师依托智能系统开展课堂教学,累计授课时长达10738.2小时......这些数字是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有力见证。
云锦小学坚持“数智云锦、精微育人”,致力于将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精妙融合,学校案例被评为全国智慧教育优秀案例,4个课例收录到教育部中央电化馆用于全国教师研修。学校获评重庆市智慧校园示范校、重庆市人工智能优秀基地,教师获奖136次人次,学生获奖485人次。4年来接待50个地区90个参观团近8000人到校观摩学习。
数字为丝,智慧为梭,云锦小学的天地里织就了一幅流动的成长画卷。这里的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升级,都在回答着那个最根本的教育命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文中数据来源于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