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五育并举:上海长宁区中小学学子暑期生活绽放别样精彩

发布时间2025.09.23

在上海市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背景下,长宁区作为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持续深化“活力教育”实践,依托新升级的数字基座2.0,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该基座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实现了平台能力与教育应用生态的全面进化,构建出覆盖教学、教研、育人、学习全场景的智能教育支持系统。尤其在五育学生评价方面,基座2.0新增“美育智评”等AI功能,借助大模型技术自动识别学生作品并提供鼓励性反馈,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自信心。


2025年暑期,长宁区多所中小学校依托该数字基座2.0的五育学生评价系统,广泛开展了一系列融合科技与教育的特色实践活动,实现“校校有特色,评价各不同”的育人新格局。


哈密路小学围绕“植物生长”主题,分年级开展暑期科技种植实践活动。一年级学生通过水培观察记录植物生长,二年级验证茎的输导功能,三年级持续培育牵牛花并记录生命周期,四年级运用“形色识花”小程序识别周边植物。活动将科学探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五育学生评价系统记录学生观察笔记、实验数据,形成可视化成长档案,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和实证思维。



北新泾第三小学则设计了“五彩星”暑期活动体系,涵盖红色传承、蓝色创意、绿色运动、紫色美育和金色劳动五大维度。学生通过校信平台上传实践作品、记录成长点滴。此外,安顺路小学、复旦小学等校数据显示,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各年级活动参与踊跃,仅安顺路小学二年级活动参与就达1688人次,平台有效追踪了大规模学生的成长轨迹。


天一小学通过劳动、体育、音乐、科学加美术等多元融合的实践任务,拓展了学生成长边界,让假期成为提升动手能力、增强体质、激发艺术潜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舞台。在“探秘汽车世界”中,学生拆解玩具车、组装环保小车,锻炼动手能力;家庭体育锻炼计划促进亲子互动,帮助养成运动习惯;“音乐伴我过暑假”让学生在演奏中提升自信;科学与美术融合的“汽车贴贴乐”则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和跨学科思维……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了“五育融合、快乐成长”。



新泾中学依托五育学生评价系统,分年级开展系列实践教育活动。七年级组织“红色寻访活动”,重在理想信念培育;八年级实施“我为家长做顿饭”,聚焦家庭劳动技能培养;九年级举行“志愿服务活动”,强调社会责任与公益实践。系统全面记录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与成果,尤其是家务劳动与志愿服务所涉及的实践操作与付出,精准追踪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与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轨迹。通过对活动数量、参与人次、完成进度等多源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可视化分析,为教师个性化教学、家长针对性辅导和学校科学化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五育学生评价系统作为数字基座2.0的核心应用,不仅实现了对学生暑期活动全过程的数字化记录与多维度分析,还通过可视化报告帮助教师调整育人策略,协助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真正构建了“评价-反馈-优化”的教育闭环。长宁区以数字基座2.0为支撑,不仅让暑期教育实践变得可记录、可评估、可引导,也进一步推动“标准化+个性化”并重的数字化转型路径落地生根,为区域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文中数据源于实际应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