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上虞初级中学:探索分层作业与数据驱动的教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5.10.29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上虞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浙师大上虞附中)自2023年起开展数智作业改革,依托智学网平台构建分层作业体系,将作业由统一布置向分层设计转变,由人工批阅向智能分析转变,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诊断转变,以提升教师备课效率并更好地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

以数智作业推动课堂延伸,构建分层作业实施体系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需要更加科学和精准的设计与应用。2023年12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浙江省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变革学习方式、变革评价方式,支持各地各校组织学生开展智慧作业等学习方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改进评价数据的采集、处理及呈现方式,探索基于常态化数据采集的“智慧督导”和“教育智评”模式。
浙师大上虞附中在此背景下开展数智作业实践,将其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教学效率、优化作业设计、支持个性化学习,并加强家校协同,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课堂教学实际。
学校坚持“培训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按学科和年段逐步开展数智作业改革。自2023年5月起,八年级数学学科率先试点,随后推广至七年级科学和英语等学科;到2024年底,数学、科学、英语三大学科全面参与,形成完整的实施格局。在推进过程中,学校通过明确试点顺序、分步推广,控制实施节奏,确保改革稳步落实。
同时,学校注重学习交流与过程反思。教师团队积极参与上虞区精准教学和分层教学活动,并与兄弟学校交流经验;校内定期举办数智分层作业启动会和经验分享会,由校长组织部署。各学科备课组在期中学情分析、重难点梳理和错题归纳的基础上协同设计分层作业,形成“数据驱动-共研共建-实践反哺”的教研闭环,实现从实践经验向制度化落实的转化。

以数据与资源支撑,推动作业精准化
浙师大上虞附中依托智学网平台,系统整理多年学科教辅资料,精选优质题源,逐步建立覆盖多学科、多年段的专题小卷库。经过两年的建设,学校已积累校本试卷336份、题库资源3712题,为教师开展个性化作业设计提供基础,也为分层作业实施提供了资源保障。
在作业设计环节,学校形成“选题-制卡-讲评-整理”的专题专练流程。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章节重点,选取典型题目和共性难题,制作小卷或专题练习卡,并安排预先强化练习,使学生在课堂前或课后集中巩固重点内容。每周作业完成后,教师通过平台汇总作业数据,整理学生共性错题,形成阶段性错题本,并针对薄弱知识点开展短时章节小测,实现“小步快跑、精准调整”。通过分析错题类型和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优化后续作业设计,使课堂讲评更加有针对性,备课效率得到提升。
智学网平台生成的作业和检测报告,为教师提供实时、全面的学情分析。教师能够直观掌握班级作业完成情况、知识薄弱点和典型易错题,据此调整教学策略,从传统“凭经验”转向“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在课堂上,教师利用数据报告设计讲评环节,将优秀作业和典型错误呈现给学生,同时结合相似题和变式题开展即时练习,实现讲评与练习相结合,使课堂更直观、效率更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情况有所改善。
经过两年的探索,浙师大上虞附中的数智分层作业实践在教师层面带来明显变化:教师在备课和作业设计上更具针对性,批阅压力减轻,并能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方面,错题率下降,重难点知识掌握度提高,学习习惯逐步养成,学习主动性也有所增强。
在学校层面,实践形成了“分层作业+数据分析”的运行模式,为上虞区智慧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单纯批改作业转向利用数据指导教学,学生由被动完成作业转向主动学习,数智作业的应用正在推动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协同发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持续推进数智作业改革,探索精细化教学
未来,浙师大上虞附中将继续推进“共性作业+分层作业+个性作业”的融合模式,探索基于AI分析的学习画像构建,使作业设计更符合学生个体差异,并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能力发展。同时,学校将进一步完善家校协同机制,让家长通过平台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与教师保持互动,共同关注学生学习进展。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学校通过系统实践和持续改进,推动作业改革从试点探索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促进教学与学习的整体优化。这一实践为课堂管理和教学策略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区域教育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可观察的经验和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