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二七区国际城中学:携手智慧课堂,点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光
发布时间2025.10.29
当传统课堂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当知识传授升维为能力锻造,郑州市二七区国际城中学自2025年9月起实施的智慧课堂实践,正从教学全流程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这场以“精准诊断、个性赋能”为核心的教学革新,不仅激活了课堂中的思维火花,更构建起“学-练-测-评”一体化闭环,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在这里,教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灌输,而是一场有温度、有精度的成长之旅。

课堂焕新颜:智慧赋能,思维破茧而出
王龙老师的《地球的自转》一课以一场创意开场惊喜亮相——虚拟人“爱因斯坦”穿越时空,瞬间点燃学生的探索热情。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学生带着对宇宙的好奇,踏上探索地球自转规律的奇妙旅程。课堂上,王老师巧妙融合演示与实践:地球自转动画面徐徐展开,学生随即在交互式电子地图上精准标出南北极与自转方向;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的经典实验,则以直观动态方式揭示昼夜交替的奥秘。
尤为巧妙的是,每个知识点讲解后,王老师都会即时推送贴近生活的拓展习题,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到四季更迭的规律,将抽象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这种“知行合一”的教学设计,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他们感受到学科的实用价值。有学生反馈:“我喜欢和不同人物对话,每次提问都能拓宽我的思路。”
其他课堂同样精彩纷呈:历史课上,王惠瑾老师以动态图谱串联春秋风云;生物实验室中,付喜华老师借助双屏协同,将微观细胞世界化为可触可感的知识图谱;政治课堂变身为思维竞技场,郭晓敏老师设计的PK赛制让解题策略深入人心;物理实验室内,李柯欣老师指导学生绘制温度变化曲线,用数据之美揭示物质变化的奥秘。每一堂课都是思维激荡的舞台,每一次互动都激活着创新探索的涟漪。

课后显真章:AI把脉,精准直击痛点
真正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课堂的精彩,更落实于课后的精准跟进。董老师定期设计20分钟限时闯关任务,在紧凑节奏中强化知识掌握。依托智慧课堂的AI学习系统,为每位学生建立专属“学习画像”——系统自动分析课堂表现、作业数据和测试结果,精准定位知识盲区与能力短板。如同经验丰富的名医问诊,AI不仅能指出“症结所在”,更能开出“个性化处方”:针对薄弱环节推送定制练习。这种“靶向治疗”式的训练,既避免了题海战术的低效,又确保每个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实现突破。

讲评见功力:数据说话,成长看得见
每次练习后,董老师借助系统生成的学情报告,迅速锁定全班共性问题和个体差异。课堂讲评不再泛泛而谈,而是聚焦典型错题,逐层剖析命题意图,从审题误区到知识漏洞,从解题技巧到思维路径,每一步都直击要害。学生聆听老师针对性的策略指导,曾经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错误的轨迹转化为进步的阶梯。这种基于数据的精准反馈,让学习效果清晰可见,让成长历程有迹可循。

教育新形态:科技为翼,人文为魂
在郑州市二七区国际城中学,智慧课堂不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教育理念的深刻演进。智能终端成为思维延伸的工具,AI系统扮演因材施教的助手,大数据担当科学决策的参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型为学习的设计师,学生从被动接受者成长为主动探索者。科技为教育拓展了更多可能,而教育的初心始终如一——让每一个生命绽放独特光彩。
站在教育信息化的潮头,郑州市二七区国际城中学正以智慧课堂为支点,撬动育人方式的深刻变革。当AI读懂孩子的困惑,当数据照亮成长的道路,当技术赋能教师的专业判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育效率的提升,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