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泗:依托多元实践与数据驱动,助推精准教学革新
发布时间2025.11.05
10月30日,浙江省嵊泗县智慧课堂第七次精准教学研讨活动在嵊泗中学(高中会场)和嵊泗县初级中学(初中会场)同步举行。活动聚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旨在为教师提供课堂创新实践和专业成长的平台。

高中会场:技术赋能探究与学情分析
嵊泗中学王维老师的《直线与抛物线位置关系——焦点弦的性质探究》课程,将高考真题与基础习题有机串联,分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中,他通过平板投屏展示学生多元解法,并结合全班作答功能和系统反馈数据,精准分析学情,实现教学即时调整与深化思路拓展。
随后,合肥九中数学教师杨大武带来《抛物线的性质二》一课。他借助GGB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发现焦点弦变化规律,并运用坐标法解决问题。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现代技术在数学探究中的教学价值。课后,教师围绕智慧课堂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微讲座环节中,合肥九中党委办公室副主任黄文斌介绍了智慧校园建设实践,包括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教研和智慧生活等方面,为县域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创新经验,展示了数据驱动下的教育管理与教学协同模式。

初中会场:平板互动激发创意与自主学习
初中会场中,嵊泗县初级中学王璟楠老师带来《解码小说人物:一张身份卡读懂角色灵魂》一课,将学生机应用于语文教学。学生分组利用AI绘画与美图制作为小说人物设计“身份卡”,并通过投屏展示阐述设计理念,实现了从被动听讲到主动创作的课堂转型,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思维碰撞。
海星中学卢思捷老师在《日地月的相对运动——光的直线传播》一课中,通过拍摄实验视频、学生机作图与投票互动等任务,破解“倒像”之谜。课堂将学生机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学习兴趣,又强化了物理概念理解。
淮安外国语学校李文婷老师带来《见字如面·秋》一课,以感官体验为切入,引导学生创作与秋对话的信件,激发学生联想与文本表达能力,展现了智慧课堂在语文课程中融合创意与实践的潜力。

研讨与总结:推动精准教学理念落地
语文教研员曾兵、科学教师郁海参与初中会场的评课与指导,科大讯飞教研中心总监贾菲菲参与高中会场的点评交流。三位专家从教学设计、学情诊断和技术应用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课堂教学的亮点与改进方向提出了专业建议。县教研室信息评价中心主任宋海涛在总结中指出,各校应坚持数据驱动,通过学情分析优化教学策略,使精准教学理念深入课堂;同时鼓励教师探索学科特色、校本特色、嵊泗特色的智慧课堂案例,推动课堂模式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此次研讨活动不仅展示了智慧课堂在初高中学科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也为教师专业成长和校际经验共享提供了平台。通过技术赋能和学情数据应用,精准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得以落地,推动课堂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嵊泗县以此为契机,探索面向未来的智慧教育模式,打造具有校本特色、学科特色和区域特色的个性化教育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