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课堂 |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以智慧课堂助力实现数据驱动下的因材施教

发布时间2024.07.23

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7月2日起,科大讯飞智慧教育推出“AI课堂”系列文章。本组专题从“突破、创新、成效”三个方面,详细解构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提质增效的应用模式——每个老师的AI教学助理、每个孩子的AI学习助手。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徐教院附中”)于2019年入选第二批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在学校原有数字化平台创建的基础上,2020年秋季学期启动智慧课堂和精准教学项目,智慧课堂由两个试点班扩展到全年级八个班的常态化教学。目前,经过三年两轮的教学实践,学校三个年级超20个班级参与智慧课堂应用实践,10余个班级常态化使用,全力探索“课前-课中-课后”因材施教和智慧评价。


建平台、强保障,智慧教学应用不断深入

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学习终端,徐教院附中建设了一个全数据支撑平台,其中就包括智慧课堂和智学网:基于智慧课堂平台,通过教师机和学生机,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样互动,利用平台进行数据采集以及资源推送;基于高速扫描仪设备和智学网平台,老师可以开展自主组卷、智能批阅、数据采集等课后精准测评工作。

数学课《分式的基本性质》上,何芳老师利用智慧课堂中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和多样的课堂互动,吸引着学生们的注意力。进入初中阶段,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影响让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羞于表达,不愿主动交流自己的想法。何老师借助平台的数字化工具,在教学过程中发起“全班作答、分组作答、抢答、随机选人”等多种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活跃教学氛围。

微信图片_20240723142117.png

这是徐教院附中智慧课堂常态化使用的一个缩影。为保障信息化教学各模块的有序、有计划实施,学校开发了《如何使用交互智能设备》《“智学网”精准教学测评制卷及扫描》《大数据采集、分析、应用策略》等10多个培训课程,开展了近20批次2000多人次参与的专项培训。

在制度保障方面,学校定期开展工作例会研方法,定期开展研修活动促探索;制定各类操作手册和管理规范约20项,保障各模块有序、有计划实施。此外学校还加强了对师生数字化应用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并为教师研讨交流搭建展示的平台,提高师生的数字化素养和应用水平。

微信图片_20240723142121.png

数据采集、有“据”可依,教与学更高效

在智慧课堂和智学网的常态化应用下,不仅课堂互动充满了活力,数据的采集应用也让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流程的优化再造,探索实现大班额下因材施教的策略。

微信图片_20240723142126.png

课前,徐教院附中的学生在学校的“课程地图平台”上观看校本微课,进行自主预习,并通过智慧课堂完成新授课导学案;教师则通过学生预习数据采集,探索备课的针对性。

课堂上,通过教学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学生学习结果数据的获取,智慧课堂平台可以动态分析,生成系统报表,轻松准确地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完善教学流程提供决策依据,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同时,结合大数据精准教学系统的学情报告,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诊断数据设计试卷讲评课内容,结合检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准备课和教学资源的补充。

学生爱学、老师乐教,智慧教学变革正在发生。“教师通过大数据的采集,以数据为依托,分析学生的需求、偏好、进度,从而调整教学方案,打造精准教学,实现全面评估,实施科学决策,实现因材施教。在这个智慧教学过程中,教师本人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徐教院附中英语教师孙佳菁介绍道。

“未来,我们将会从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流程、加强校本化资源库建设三方面入手,继续探索数据驱动下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努力破解大班额环境下制约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难题。”学校校长表示。


*本文经授权摘选、编辑自公众号“上海市徐教院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