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东区辽三小学教育集团:智慧教育中的融合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11
沈阳市大东区于2021年11月启动智慧教育建设一期项目,以数字化变革为抓手,在智慧教育环境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应用等方面进行大量探索实践。2023年1月,大东区智慧教育建设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实现了区域智慧教育小、 初、高学段全覆盖,促使智慧教育建设成为地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支撑和新亮点。
项目建设三年以来,大东区入选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区、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及试点单位,1所学校入选辽宁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11所学校获评沈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长河中,沈阳市大东区辽三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辽三小学)逐步积淀起深厚且独特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以“和合”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自创办以来,辽三小学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辽三小学紧跟时代步伐,将智慧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大东区“1+1+3”智慧教育模式,学校积极探索本校特色的“1+2+N”模式,将“数智”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数智”化全面助力学校建设与师生发展。
青年教师的成长“加速器”
2018年,范秀玲老师怀揣着教育梦想走出师范校园,站在辽三小学讲台开启了她的教师生涯。时至今日,已有7年时光。
相较于资深教师,范老师时而会担心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但智慧课堂的引入为她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一次次实践与积累,范老师已经熟练掌握了智慧课堂的各种功能。
以《课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程为例,范老师在课前充分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通过模拟交通工具运行等实际生活中的场景,生动形象地引入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轻松理解和运用这些数学概念。而在课堂上,全班作答功能的运用更是让范老师能够实时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准洞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误区。因此她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与反馈。
谈及感受范老师赞叹道:“它的功能比我之前预设的还要先进,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
更令范老师欣喜的是,智慧课堂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还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分组作答、拍照上传等功能,她能够每节课都与学生保持紧密的互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
正是凭借在智慧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范秀玲老师先后荣获了“大东区新秀教师”“大东区信息融合课二等奖”“2024基础教育精品课省级一等奖”等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她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所代表的青年教师群体成长“加速器”——智慧教育的认可与期待。
教研融合推动青年教师发展
辽三小学深知青年教师是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十分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通过组织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推动青年教师在智慧教育时代实现快速成长。
前不久,学校开展了一场“基于智慧教育的‘四真’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教研活动,涵盖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展示、学生访谈及课后评研等环节,吸引了众多教师的积极参与,今年刚刚走上讲坛的刘子玉老师便是其中一位。
刘老师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做了《摩擦力》科学公开课的展示,面对活动的挑战,刘老师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比,显得有些青涩,作为新教师的她有很多困惑,尤其是在备课资源的积累方面。然而,得益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支持,刘老师成功发掘并整合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刘老师还分享道:“利用AI教研平台,可以自动保存我们在备课中的聊天记录、修改的文档等,便于我们回顾和反思整体备课思路的变化过程。”
课堂展示环节,刘老师更是充分利用智慧课堂系统,通过智能终端实现随堂检测、数据即时诊断、学生作品拍照上传、投屏分享、全班互动答题、随机点名提问及抢答等功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亮点频出的科学课。在新人教师刘子玉看来,这种教研融合的模式,让她们青年教师可以探索到更多的教学方法。
辽三小学教导主任张丽杰指出,传统的集体备课往往聚焦于教材、学生、教学方法及教学流程的准备,而这次的集体备课则是一次创新性的尝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这不仅以实际行动推动了智慧教育在青年教师发展中的深度应用与持续创新,还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与成长的平台。
创新教研模式
课堂展示结束后,科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并未止步,而是通过深度剖析,让“精彩”在课后得以延续,开启了课后评研的“放大镜”模式。
他们精心整理课堂上利用智能终端录制的重点教学片段,其中涵盖了老师的教学引导、讲解方式,学生的课堂反应、参与行为等。随后在集体教研时,通过投屏功能分享各自录制的视频片段,大家围绕这些直观的画面,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智慧教育手段的效果进行深度剖析,明确教学中的亮点与不足,为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坚实依据。
“以往,我们的研讨方式较为传统,教师通过口头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但这种方式往往难以全面捕捉并传达教学细节,导致某些关键点评未能引起广泛共鸣。”张主任说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特地设计了这种有理有据的点评方式,借助智慧教育,让教研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基于真实课堂情境的深度反思与交流,极大地提升了教研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辽三小学还通过AI教研平台,对备课、授课、研课、再授课等教研活动进行全场景、全过程的记录。这不仅实现了教学流程的可追溯、可评价,还使得教学内容可回访、可衍生,教学数据可透视、可利用,为精准教研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辽三小学,智慧教育、课程融合以及教师培养工作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学校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推动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未来,辽三小学教育集团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智慧引领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更加科学、可持续的教育发展之路,为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