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因材施教成就梦想。科大讯飞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实现智慧教育系列产品建设与应用覆盖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持续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减负增效,以中国技术书写时代答卷,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奋进前行。
作为上海市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长宁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制定长宁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以数字基座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关注生态建设与数据赋能,走出了一条整区推进“标准化+个性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可行之路。根据市级教育数字基座的统一标准,采取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力的创新建设方式,长宁整区推进并率先建成区校两级教育数字基座。不同于原来学校单独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整区推进就是要以数字基座作为标准的学校数字中枢,通过规范入口和标准化数据破除校级间数据孤岛,实现校级数据联通、优质资源共享等,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基座登录界面
目前全区106个教育单位和近6万名师生全部接入基座,实现全区人员统一认证、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学校、教师、学生相互连接,打破时空限制。有效实现资源、数据和应用在区校、校间的多级流转、有效复用与迭代优化。长宁高中共同建设的数千个学科教学微课视频和十几门特色课程资源接入基座,并连接了市级基座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实现多级优质资源共享。基座为学校提供了21个原生应用,覆盖了智慧校园主要业务场景,弥补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差距。目前在基座上,政府、企业、教师等多方主体,已开发、改善与共享了154个应用,推进了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相互成就的数字生态构建,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面对共性需求,区域集约开发应用。先试点,再推广,后覆盖。全区已集中提供了73个标准化应用。例如,面对“双减”带来的共性需求,区域统筹开发课后服务平台,在虹桥机场小学试点运行后,再推广到6所学校,应用成熟后,现在覆盖到所有小学,并对接随申办,让长宁的学生和家长都能通过随申办方便地选课查课。面对特别需求,引入第三方应用。三方应用通过标准化的插件方式快速接入基座,一个应用的平均接入周期由原来的1个月缩短到1周内。老师也可深度参与三方应用开发。面对个性需求,教师自主开发应用。通过基座的低代码工具,老师可用拖拉拽的简单方式自主开发应用,目前已有40余位来自各校的教师搭建了48个低代码应用,如文印管理、教师点餐、教研签到等,并实现了校间复用。教师的深度参与激活了应用生态圈,形成了百花齐放、共创共享的氛围,也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数字素养。
低代码场景库
数据赋能教育教学,是基座的关键能力,也是数字化转型场景应用的核心要素。
一是注重已有数据和应用的续用。目前基座已接入近百万条学校旧有的存量数据,特别是传承长宁10年分层作业的传统优势,初中骨干教师共同研发的上万份优质作业正在接入数字基座,推动教师共同探索数字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共享增值,提升数字素养。
二是注重对校间数据及应用的融合。疫情期间,基座直播已成为常态,长宁师生基于区校与校间数据、资源、应用的联通共享,进行在线教学、在线测评、在线教研、在线作业,在线巡课等。举办了41期“名师讲堂”活动,线上讲解中高考重难点知识,师生参与近1.1万人次。基座还支撑学校进行在线学业评估,4月中下旬,为检测阶段性的在线教学质量,帮助广大学子迎接中高考,长宁区超50%的初高中学校基于基座顺利完成了近300次教学质量在线评估,教研员根据各校评估数据开展针对性教研,在疫情特殊时期加固学生备考状态。
三是注重校内数据及应用的一体化。长宁在六七年级全覆盖建设“数字作业”,在不改变纸笔习惯的情况下,通过过程和结果数据收集,为教师的整体评价和教学诊断提供依据,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据,助力实现因材施教。“智慧体育”场景将来自不同应用的体检和体测数据归集到数字基座,脱敏后上传随申办,供全区家长方便查询孩子的体检体测数据。
未来,长宁区将持续厚植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以数据为核心,以生态为基础,以基座为关键点,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让教育公平根植于教育发展,实现每一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