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柳州八中李梦玲:科技赋能,助力教育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4.05.13

图片

柳州市第八中学校长李梦玲

科技赋能,助力教育提质增效



李梦玲.png

李梦玲


中学高级教师,柳州市第八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党代表,自治区卓越校长班成员,全国目标教学“百优”教师。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表彰活动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荣获柳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柳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柳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柳州市教育管理先进个人、柳州市“三八红旗手”、鱼峰教育名家、鱼峰区十佳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获广西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及柳州市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李梦玲认为,教育信息化对于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均衡、提供优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乃至全面实现教育公平与构建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重要作用。


培育核心素养,学生个性化成长

基础教育领域的概念层出不穷,从英美教育到芬兰教育,还有时下的未来教育,您怎么看待此类概念的更迭?学校教育要解决的核心命题是什么?


基础教育领域的概念更迭,其实归根结底都在探讨同一个问题——什么是好的教育。谈及好的教育,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特征:指向学生的健全人格养成、注重教育的实践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帮助学生融入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要解决的核心命题,就是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首先,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其次,用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学习动力、创新精神、问题应对能力、情绪行为调控能力、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最后,尽可能提供差异化的教育,促进不同天赋、不同个性的学生充分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柳州八中秉承“让所有不同的学生都获得应有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对此,学校有过哪些成功的探索?


学校坚持开发了别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涵盖信息学、机器人、科创、运动等15门课程,尽量满足所有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并同步组织各类竞赛与活动,开展“感动八中”十佳学生评比表彰,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柳州八中目前有三个校区:本部是传统优质强校;南校区之前办学力量较为薄弱,于2014年合并到柳州八中,经过近10年的融合,目前已经成为柳州市优质初中学校;东校区今年开始办学。三个校区起点不同,水平不同。学校为此创建创新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始终坚持三个校区教育管理共研、教育资源共享、教育问题共磋、教师培训联办、教学质量联抓,增强教育资源互补,纵横结合,内外兼顾,使得三个校区深度融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学生成长的共融共进。


教育战略“三变革”

促进“双减”落地实施

作为一所有着近60年历史的“老学校”,教育信息化2.0为学校带来怎样的新机遇?在此背景下,八中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是什么?


学校信息化模式的转变,不仅是技术与资金的问题,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的改革。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学校在教学中有三大亮点逐步体现,助力教师“减负增效”。这三大亮点是:学情分析精准化、课堂教学高效化、管理实施精细化。在此基础上,八中将持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秉承所有技术都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宗旨,以技术的深入应用与课堂的创新实践为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上实现信息化“三变革”,即信息化教学管理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数字化教研的变革和信息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双减”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您觉得教育信息化将承担何种角色?发挥怎样的作用?


信息化、互联网、大数据,本质是工具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必须在此本质的前提下为国家教育战略提供支撑,强化在“服务”“育人”方面的价值。教育信息化在构建智慧课堂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了更多可能。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从课前、课中、课后的全场景闭环,最终通过信息技术,为每个学生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


在“双减”方面,教育信息化发挥了“强保障”的作用,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尤其在助力“五育”并举与“课后服务”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上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落实“双减”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丰富课后服务课程供给,不断满足学生对课后服务课程多样化的需求,探索课后服务智能管理平台,提升课后服务管理效能。


构建“共生共荣”课程体系

学校在智慧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难题?如何解决的?有哪些可分享的经验?


对于智慧教育,柳州八中其实也是在探索中前行。智慧教育引入学校之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新兴技术形态进入课堂与原有教学方式发生碰撞。新教师不知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新技术,老教师因教学习惯不愿使用新技术进行教学。为此,学校从宏观层面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引入科大讯飞这样专业的平台、软件、资源、服务等,聘请相关的专家人才队伍进行培训指导,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每学期进行校内公开课,由优秀教师分享应用经验,通过教研评课帮助其他教师一起进步。这些整体考虑和精心设计为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校加强对全体成员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坚持跨学科融合教育的新思想,构建共生共荣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科共同体发展,“五育”并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内容包括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培训,通过具体的优秀的案例进行整合方法的培训。目前,我们的数学、科技教育、物理和化学等学科资源建设已获得良好效果。


兴趣引领,科创育人

多年来,柳州八中的科技教育始终在不断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在您看来,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是什么?柳州八中采取了哪些有效举措?有过哪些成果?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学生兴趣的培养。为此,我校实施“三年不间断,从兴趣到创造”的递进式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并于2016年率先将创客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体系。


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科学教育进行了分层规划。七年级以兴趣培养为目标,以编程为载体,开设编程与学科结合、人工智能探究课程,同时开展手机App制作等社团活动;八年级以培养创造技能为目标,开设3D打印与设计、激光雕刻技术课程,并到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校企共建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九年级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开设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并开展创新发明比赛。


柳州八中科技教育每年的受益学生近5000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研发了大量科技作品。近3年来,获国家级奖励的学生30余人次,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教育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普示范学校、全国智慧校园优秀学校、广西中小学生发明创造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弘扬“三实”文化,培养卓越人才

您认为什么因素成就了柳州八中出色的教育质量?学校希望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


柳州八中的“三实”文化和坚持精神成就了八中出色的教育质量。在近60年的办学过程中,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在几次艰难的转折和关键点,学校都在坚持中实现了突破创新。持续16年至30年不等的数学教育、信息学教育、足球传统运动、机器人竞赛活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感动八中”十佳学生评比表彰活动,一个个享誉龙城的教育品牌应运而生。通过不断创新整合和发展完善,构筑了润泽心灵的八中九景书香校园,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鲜明的学科教学、科技创新、足球传统项目的办学特色,孕育了师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厚实办学”的校园“三实”文化,培育了师生高度认同的“在八中,坚持你就赢了”的八中精神。文化是根,精神是魂,“三实”文化和坚持精神已经深深植入一代又一代八中人的内心,激励广大师生不忘初心、突破创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我们希望,学校培养的是一批批能力卓著、拥有真才实学、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优秀现代人才。






柳州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963年,坚持文化立校、实干兴校,深耕科技创新教育26年,坚持足球传统运动20年、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18年、感动八中十佳学生德育品牌16年,为学生量身定制15门校本课程,实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连续20年中考位居柳州市最前列。学校先后获柳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柳州市中小学常规管理优秀学校、柳州市首批示范初中、柳州市课改样本学校、广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广西信息化建设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柳州市基地学校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40513140937.png

本内容源于《教育信息化的“中国智慧”——校长访谈录》。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科大讯飞合作出版的聚焦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研究的访谈合集,通过对话50位校长,还原50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见证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解析技术赋能教育的真正价值。




微信图片_20240513141024.jpg

添加企业微信

了解更多名校案例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