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听说课堂校准每个发音,让发音难题不再“难”

发布时间2025.08.06

英语课堂上传来一阵阵清晰的朗读声,学生们紧盯屏幕,自信开口,反复练习着每一个音节。一场围绕“开口说英语”的课堂变革,正在暨阳初级中学悄然展开。


自2024年起,暨阳初中在八年级英语教学中引入“AI听说课堂”,杨亚男老师借助智能语音评测系统开展实践,让学生开口更主动、发音更精准、纠错更及时。从初步尝试到常态化应用,杨老师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大班教学场景的英语听说新路径,让“听得懂、说得准、能修正”成为每位学生的真实体验。


图片

技术赋能

让大班英语听说课堂“活”起来


“老师,我的发音到底准不准?”这是学生常有却难被关注的问题。传统教学难以逐一捕捉发音细节,也难以提供精准反馈。


为破解这一教学瓶颈,2024年4月,暨阳初中在“诸有优学”因材施教项目引领下,引入“AI听说课堂”。借助人工智能语音评测系统,每个学生都能开口并被听见。系统支持下,学生朗读后即时获得评分与语音分析报告,清晰指出其发音偏差、语调自然度及语速适宜性;教师则可快速获取全班数据画像,聚焦共性问题,开展精准讲解与指导。


“全员朗读、实时反馈、个性修正”成为英语听说课的新常态。这项创新实践不仅点亮了听说教学,也为大班数字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展现智慧教育的强大赋能。


微信图片_2025-07-31_161536_837


图片

数据说话

用进步见证“AI听说课堂”的力量


“原来我说的‘storm’一直发错音,现在终于改对了!”课堂上,吴同学看着屏幕上星级评分的跃升,难掩喜悦。在“AI听说课堂”的辅助下,一场关于语音学习的“自我挑战赛”在暨阳初中已悄然启动。


杨亚男老师围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文《The storm brought people closer together》,组织47名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课堂实践研究。学生以AI系统为“私人语音教练”,开启“诊断-跟读-修正-验证”的四步循环训练。课堂上通过AI带读,学生不断反复练习,逐步建立起主动修正语音的学习习惯。


后测结果显示,学生整体语音评分大幅提升,准确度平均上升0.3星,自然度提升0.7星,语速平均提高超过60词每分钟,标红错误清零率更达到100%。个体数据也颇具说服力——吴同学在短短5轮训练中,语音评分从79分提升至94分,自然度从3.5星跃升至4.6星,表达信心明显增强,开口意愿显著提升。


微信图片_2025-07-31_164739_099


图片

课堂焕新

教师减负提效、学生主动成长


曾经的英语听说课堂里,“开口”是学生的挑战,“纠音”是教师的难题。而今,借助AI听说平台的实时评测与数据反馈,学生能自主完成“发现问题-尝试修正-验证成效”的学习闭环,学习效率显著提升。教师则不再需要一一纠错,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共性问题的分析与个别指导。


杨老师基于学生语音数据,构建了“共性讲解+个别辅导”的分层教学体系,既关注整体进度,又兼顾个体差异,切实解决了“大班难顾及”的难题。课堂氛围焕然一新,曾经羞于开口的学生,如今敢于大声朗读,主动展示,不断刷新自己的“发音记录”。


“孩子们开始相信,发音问题不是毛病,而是可以被修正的目标。”杨老师说。在AI辅助下,英语听说课不再是一堂“听不懂、说不出”的沉默课,而是一堂人人敢讲、句句可评的生动课堂。


图片

被听见的每个声音

技术点亮英语学习之路


在杨亚男老师的带动下,“AI听说课堂”从一间教室走向更多课堂,从个体探索迈向集体实践。技术不再只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师生共成长的桥梁。在杨老师的课堂里,每一次朗读都有人回应,每一个发音都能被看见,学生的表达欲望被唤醒,学习主动性悄然生长。


这场由技术引发的课堂变革,正在以看得见的方式改变着英语教学的样子,也悄悄回答着那个教育的初心——让每个孩子都能被听见。


*文中数据源于实际应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