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数字化赋能教育提质增效

weixintupian20240131151133-240.png



科大讯飞规模化区域统筹因材施教模式已覆盖蚌埠市、青岛市、武汉市等全国50多个地市、县区,树立了智慧教育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落实减负增效,持续形成集约效应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标杆。


回望2023,区域规模化因材施教应用成效取得新进展。“数说2023”专题选取了十余个典型区域,以一组组真实数据,一个个具体场景总结2023年区域因材施教教育实践。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动力引擎。山西省长治市以数字改革为核心,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项目,致力于构建以“教育环境智能化、教育资源优质化、教学应用创新化、信息素养高标化、教育治理精准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育体系。近年来,长治市相继被教育部确定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全国“双减”九个试点城市之一,不断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努力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


微信图片_20240131175746.png


月均访问量13800余次

形成优质资源7589


2023年11月,长治市入选山西省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区域。以各级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应用与推广为核心任务,长治市教育局开展市级平台应用试点项目,加快推动优质资源在试点区域和学校全覆盖、常态化应用,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平台月均访问量13800余次,形成本地化区、校本优质资源共计7589份,高频应用模块7个,特色应用2个。


微信图片_20240131175642.png


深度推进,授课参与率提升28%


随着常态化应用推进,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数字化”。据调研报告显示,利用智慧课堂系统,全市教师授课参与率提升28%,课堂互动参与率提升1.6%。其中,东关小学、火炬中学利用智慧课堂增强课前自主学、课中学情诊断等场景的教学效果,并通过课后作业进行教学评价,从数据层面提升教师教学的精准性、学生学习的高效性。


940门课程,打造课后服务“133”模式


为助力区域高效、有序、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帮助师生减负,长治市搭建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语音等技术搭建“1”个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在“选排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3个领域,提供教师端、家长端和巡课端“3”大终端,形成“133”的整体课后服务解决方案,助力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目前,全市课后服务共设1013门课程,覆盖83所学校、3万余名学生。


微信图片_20240131175649.png

参与率89.5%,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长治市紧紧围绕“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借助五育综合评价系统,从公民素养、学习能力、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创新实践五个维度的具体指标采集学生成长信息。目前,综评系统已记录学生成长信息1448038条,教师参与率89.5%,覆盖全市127所学校、3万余名学生。


微信图片_20240131175654.png


围绕建设“信息化教育高地”的目标,长治市数字化转型成果丰硕。长治市紫坊小学入选教育部教育数字化典型案例,长治市入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省级试点区,全市70余所学校为教育平台应用市级试点,实验区建设顺利通过国家级信息化实验区秘书处询导,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课题《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区域教与学模式创新研究》顺利结项。


微信图片_20240131175658.png


未来,长治市将持续着力深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逐步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新生态,打造长治智慧教育新名片。


*文中数据源于平台统计



编| 召南

责编| 周末